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案

逍遥右脑  2013-07-25 20:25

课题: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1)农村的现实



(2)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

(1)生产组织形式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前提

内容

特征

作用



(2)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原因

作用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



2、过程

(1)试点期(1978—1984)



(2)全面展开(1984—1992)



(3)进一步深化(1992------)



3、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过程

1992年10月



1993年



1997年9月





21世纪初



2、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

结合资料,分析改革前后的不同,想一想,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难点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健,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经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展不断深化改革。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2、率先放宽政策,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区是

A.山东、陕西 B.安徽、四川 C.河南、河北 D.江苏、江西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8年安徽凤阳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4、右图为1979年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为响应政府“生产自救”号召而签订的秘密协议。与之相关的信息有 ①安徽等省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 ②当地政府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 ③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协议使农民获得空前大丰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03年全国春季,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8、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表明 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9.十四大确立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制度

C.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化 D.建立综合性企业集团

10.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建立公司体制的标准有 ①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②政企分开、负盈不负亏 ③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④管理科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①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②材料二所属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③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总结与反思】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C

D

A

C

A

D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忽视这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3)基本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准,采取稳妥的方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下一篇: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案】相关文章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