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10-11 14:21
田苗是个仅有五岁的孩子,父母给她报了一个钢琴班,让她天天练习钢琴。父母规定田苗每一年的等级考试必须考过一级。因为这样的话,田苗在十三岁的时候,就能达到钢琴八级的水平了。父母的这个高要求让田苗苦不堪言,她真希望世上没有钢琴的存在。
专家支招
与孩子建立共同的期望区间
天下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这是人之常情,尤其看到别人的孩子某方面表现得特别好,就巴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那样。但很多父母在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同样期望的同时,却忘了评估这一目标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有的孩子无法达到父母预想的目标,家长就对孩子施加压力。其实学习任何东西都急不得、逼不得,尤其是第一次接触的新事物,应该让孩子在自然的情况下愉快地学习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要将期望转变为现实,得让孩子把父母的期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太高的、不合理的期望只会给孩子压力,使孩子产生对不起父母的罪恶感。其实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要知道,孩子打好基础,并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远比最后的分数重要。
父母应保证和孩子有共同的期望区间。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与孩子的客观能力和主观意愿相一致,寻求得到孩子的认可,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父母与子女都乐于接受的共同的期望区间。只有孩子从内心认同并乐于接受父母的期望,他才能从内心深处鞭策与激励自己,做到自主学习。
所以,父母在望子成龙的同时必须理性,尊重孩子的客观发展情况。不可过高过严,不要让孩子“一口就吃成大胖子”。只有这样,家长期望才会成为促进孩子学习进步的有效手段。
比如,孩子上学期数学只考了50分,那么对他这个学期的要求就不能是一定要考90分以上,而应当要求他消灭不及格的现象。对于那些毛病较多的孩子,不要一下子就要求他改掉所有的毛病,而应该慢慢地来,要循序渐进地来。因为你一下子要求太多,孩子达不到,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如果孩子“蹦一蹦”就能摘到“果实”,他便可以不时地享受收获“果实”的成功喜悦,他便可以增强下一次再“蹦一蹦”的信心。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进行反思,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以免自身的一些不良言行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父母不要要求过高,提超出孩子能力极限,即使孩子非常努力,也不能达到的目标。要求过高,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孩子的精神总是处在一种十分紧张的状态,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会觉得自己很笨,对自己没信心,从而变得自闭,甚至会导致抑郁症。
为了避免上面几种情况的发生,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给他提出要求。决不能模仿别人,别人怎样你就怎样。其次要多鼓励孩子,只要孩子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就应该得到表扬,要不断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就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
另外,有些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时总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也是不实际的。这种想法忽视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或曲折的过程。孩子毕竟孩子,总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足。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父母不能太过于追求完美。过分的指责或言语的批评,会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伤害,从而孩子会变得不自信,
父母应准确掌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父母在为孩子制定期望水平前,应该全方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与心理现状,对其实际能力与发展潜力进行判断,推测出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期望。
最近发展区是指孩子在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那么期望价值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指家长应该以孩子的现有水平为基础,提出略高于此的要求,才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合适的期望水平还必须以合适的、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他们。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相对来说,一个积极夸奖、正面回馈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自信。
李开复博士在回忆自己学生时代时曾经说过,“刚来美国时,因为背数学公式的能力让老师说我是‘数学天才’。虽然我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数学天才,只是把以前死记硬背的东西搬了出来,但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开始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努力学习英文和数学,并真的在全州数学竞赛中拿到了冠军。”虽然说对孩子不能放任自流,对孩子提出比较高的、比较严格的要求可以防止孩子松懈,可以促使孩子进步,但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即对孩子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必须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必须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知道,孩子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父母应该顾及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
写给父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都对孩子抱着无限的期望。可是,凡事都有个度,教育孩子不能“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