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逍遥右脑  2016-10-01 22:13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

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除各种致病因素的存在,无临床症状,血清米结合胆红素增高在一定范围内(<204μmol/L),面部及躯干皮肤出现黄疸,但随着日龄的增加,皮肤黄疸在出生后7~10天逐渐消退,称为生理性黄疸。

在临床上有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持续不退,一周后逐渐加重,2~3周达到高峰,可持续数周到数月,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身长正常增长。黄疸程度以轻度(血清胆红素<205μmol/L)至中度(205~342μmol/L)为主,重度(≥342μmol/L)较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值正常,停喂母乳48~72小时黄疸即明显减轻,再吃母乳黄疸可有反复,但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临床上称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以为与新生儿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有关。

母乳性黄疸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轻中度者),有人认为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每次量不宜多,密切观察胆红素升高情况,当胆红素升至216~273μmol/L时,暂停母乳喂养48小时,改为配方奶,停母乳后使胆红素水平降至安全范围,可恢复喂母乳,此时胆红素浓度可轻度升高,而后逐渐下降,停母乳期间要定时将母亲乳房内的母乳吸出,以维持母乳分泌。

对于重度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建议停母乳改配方奶并进行蓝光治疗,同时可以服中药退黄汤,或住院对症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宝宝要不要上早教班呀
下一篇:我当着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他高兴极了!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相关文章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