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家长该学的3节心理课

逍遥右脑  2016-09-22 11:23

看过一个段子,谈女人:

有这么一种生物,每月流一次血,竟然仍然能够活蹦乱跳,太可怕了——这种生物就是女人。

此前,我们专门撰文聊过女性的生理期。从心理学角度去看,女人的生理期有着特殊意义。从那一刻开始,女人在身体上、意识上,乃至时间概念都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会进入一个循环,以一次例假的到来为时间点,以一个月为周期,如此因循往复。

从这个角度说,女人与大自然的链接更紧密。就像白天黑夜的轮转,春夏秋冬的更替,生老病死的轮转,万事万物的新陈代谢一样,女人身体里有一股神秘的节律,跟随大自然的潮汐起落,与广袤的外部世界保持着惊人的一致。

心理学家们认为,正是出于这个缘由,男性的感觉更直接,总会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前进;而女性则会更加懂得往返、修整,也因此更加具有弹性和柔韧度。

这样看来,说女人进化比男人更高级,其实有一定道理。可惜,在这样一个男女并不真正平等的时代里,尤其对女人充斥偏见的社会语境中,女人们的能量往往被压抑了。

身为女人,我相信你一定有过性别方面的困扰。而家有女宝的妈妈,我们又该如何做,去尽量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呢?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第一课:接纳女儿,并引导女儿去认同自己身为“女孩”的事实

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父母对儿童早期的性别角色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社会学家S·德拉梅特指出:

性是指男性与女性的生物特征,是天生的;性别是指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异,诸如在衣着、兴趣、态度、行为、才能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把“男人”和“女人”的生活方式区别开来。

如果孩子在幼儿期不能及时完成性别角色认同的任务,日后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别偏差行为,产生性别角色障碍,出现“女性化”的男孩儿、“男性化”的女孩儿、同性恋者、性变态者和异性装扮癖患者等。

在中国,一个女孩最大的风险就是重男轻女。不少父母会把女儿当做男孩养,给予男性着装,或者称呼、名字上有所暗示。还有的家庭,对待儿子和女儿态度迥异。

父母对女儿的不接纳,会严重影响女孩对自己性别的认同。这样的女孩长大后,往往会自觉不自觉看低自己的女性身份,自我价值感也同时被严重贬损。而当她们成为母亲之后,可能同样无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女儿。至今还记得一位从重男轻女家庭里长大的女性,在生了一个女儿后,严重抵触、渴望生个男孩的例子。而更加严重的,则会倾向于像个男人一样去行事,包括性对象的选择。

所以,希望女儿的性别认同健康发展,家庭中的父母,尤其是母亲,需要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有充分的接纳,父亲安于、并享受做好一个父亲,母亲安于、并享受做好一个母亲。父母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去陪伴孩子成长,孩子就一定能够认同自己的性别,并朝向社会对自己性别的期望那样去正常的长大。

第二课:母亲要和女儿建立好依恋关系,这与女儿未来亲密关系的质量息息相关

建立优质的亲密关系,对每一个个体都至关重要。对于女孩而言,这则几乎是生命里最重要的课题,没有之一。在女孩子经历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的历程中,母亲有着怎样的作用呢?那就要从我们以前经常提起的“依恋”说起了。

人类最初的亲密关系表现为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发展心理学把这种情绪联系看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征,而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是孩子生存的首要条件。

依恋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逃避型、矛盾型和混乱型。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孩子对大人的依恋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是必需的。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依恋的形成。如果没有这种依恋心,宝宝就会感到惊慌和恐惧,甚至精神萎缩,这种影响会阻碍宝宝未来爱好、志向、人格等的建立。

因此,孩子在0~3岁的婴幼儿期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非常重要。(关于依恋关系,可见今日的次文《四种亲子依恋关系养出四种孩子》)

为了了解不同的依恋类型如何影响成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爱情小测验,并把它刊登在报纸上,在测验中除了询问人们的浪漫关系之外,还让人们选择出自己的依恋形式。结果证明:

安全型依恋的人很容易接近,并期望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

逃避型的人不易与他人形成亲密关系,他们不信任别人;

矛盾型的人也对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但与逃避型不同的是他们对自己的伴侣很着迷。

其他研究也基本证实了上述结论,发现具有安全型依恋方式的个体有着最持久的浪漫关系,他们体验到最高程度的责任感和满意程度;具有矛盾型依恋方式的个体,浪漫关系持续的时间最短,他们最容易开始一段浪漫关系,但如果他们的爱得不到相同程度的回应,他们会很沮丧和愤怒;回避型的个体最不可能开始一段浪漫关系,并且最可能报告他们从未坠入情网,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保持着他们的距离,对关系的责任感最低。

人们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学会特定的依恋方式,成为我们描述我们与他人关系的图示。这些图示通常会伴随我们一生,并扩展到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父母在替自己或孩子担忧了,既然早期的依恋关系这么重要,如果自己或孩子已经没有形成好的依恋关系了,那怎么办,岂不是会祸害终生。先别焦虑,如果早期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形成安全型依恋,通过后天的修复和弥补,还是有机会扭转的。

依恋方式并不是一生不变的。心理学家追踪研究发现:25%-30%的人改变了最初的依恋方式。这些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体验,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新的和更健康的与人交往的方式,这些方式与他们在幼年时期所学到的方式大相径庭。

所以,在孩子的婴儿和童年时期,和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在孩子长大后修复、弥补和孩子之间不良的依恋关系,这些都是父母可以做的,对于孩子将来的亲密关系有利的事情。

第三课:帮助女儿接纳自己的性别特征(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父亲尤其记得表达对女儿的欣赏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来临了,女孩子们的第二性征出现了,这让女孩感到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自己长大了,紧张的是从没见过自己这样,不知该如何面对。

这个时候,孩子妈妈要给予女儿必要的关注和关照。比如回答孩子一些关于性别的问题,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变化,掌握一些必要的应对措施等。而作为爸爸,也不要对于孩子的变化表现出尴尬。爸爸是女孩接触的第一个异性,来自于爸爸的赞美对于女儿更加接纳自己的女性特征非常重要,所以,爸爸要多赞美孩子的“女大十八变”。

另外,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很敏感,做父亲的尤其需要注意少在女儿面前评价女性,或者用负面词汇指责母亲,或者直接用“丑、胖、笨”之类的词贬低女儿。父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对于女儿未来的亲密关系抉择至关重要。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不论男孩女孩生来都是最爱妈妈的。而女孩若想变成异性恋,需要再爱上爸爸才行。男孩就无需这样的切换。

所以,父亲抽出时间陪伴女儿,对女儿的事务表现出重视与关切,对女儿给以来自异性的欣赏,会是父亲给女儿的最宝贵礼物。

鲁迅有句话叫做:“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大概意思是指女人的本身很柔弱,但当她有了孩子以后,因为天性的母爱,常常会发挥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我想,做了妈妈的女人,对这句话都会有切实的体会和感受。

同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为了女儿未来的幸福,所有的父母们一定都能够不断的自我修正,育儿路上不停地去感受、跟跟随爱的直觉做调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突袭奖励法更能激励孩子
下一篇:经典儿童电影推荐:《哪吒闹海》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女孩家长该学的3节心理课】相关文章
【女孩家长该学的3节心理课】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