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历史中考反思

逍遥右脑  2016-09-09 21:42

纵观近年中考的试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材料型试题的分值逞逐年上升的趋势(材料被更多地引入选择题和问答题中)。材料题的考察能比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历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体现学史致用的根本目标。考试说明出吸确要求考生具备“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无疑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是我们能否在做材料型试题得出正确结论,提高得分率的关健。那么,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到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呢?

第一、“去伪存真”。史料由于受时代局限以及记录者的阶级立场、认知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记录的史实、陈述的观点等可能有真与伪正与误的区分。因而,我们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就应剔除或批判虚伪和错误的东西,保存或阐发正确和真实的史实、观点。如材料: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掳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
??摘自曾国藩《讨粤匪檄》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曾国藩由于受到阶级立场(地主阶级)的局限,对于太平天国运动采取了敌视的态度,显然我们在分析历史材料的时候不能对此加于采信,而必须批判地加以分析。

第二、“去粗存精”。在材料中,可能有大量与题目要求无关、没有价值的文字。.因而,我们对材料有“去”有“存”。把无关的、无效的东西删除,保存有价值的信息;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能表达问题本质的材料。例如2003年中考江苏卷第27题(下划线为作者后期添加):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性地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经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中历史知识点: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瓦子和节日)
下一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如何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历史中考反思】相关文章
【如何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历史中考反思】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