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字当头,小不忍则乱大谋

逍遥右脑  2016-09-05 22:23



   孔子认为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中国人是最能够“忍”的。超凡的伟人,总有超凡的忍耐力。周文王曾忍食子之痛;孙膑曾忍断足之苦;韩信曾忍胯下之辱;勾践曾忍破国之屈。也正因为他们能忍,日后才能有机会雪耻复仇,成就不朽的伟业。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忍”字有多么重要。

   忍是理智的抉择,是成熟的表现。忍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眼光放得远,为长远打算,忍一时之痛。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能体现一种大胸襟、大气魄。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要做大事,需纵观全局,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

   隋朝末年,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的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帮助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疑心重重。由于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交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于他。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

当时流传着一条谶语“杨氏将灭,李氏将兴”,方士安伽陀甚至劝隋炀帝杀尽姓李的人。隋炀帝大概是觉得这项工程过于浩大,难以完成,没有听从方士的话,但对姓李的名门望族戒备重重,在毫无罪名的前提下,灭了右骁卫大将军、邸国公李浑全族,对李渊也是大不放心。一次,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产生了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会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大肆收取部下的贿赂,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极力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其实,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早就有起兵代隋以取天下的想法。他身为太原留守,总掌一方军政大权,要造反有许多便利之处。李渊秘密布署将领,随时准备起兵,又感于兵力不足,便以农民军将领刘武周占据汾阳离宫为契机,公开集结兵马。为准备起事,他派李建成、李世民等以防御突厥为名,招募士兵,购买边境少数民族的马匹,十几天的时间便扩充了近万人。

   李渊的两位副手太原郡丞王威和武牙郎将高君雅看出李渊集结、扩招兵马是有异心,便想找机会除去李渊。

   公元617年5月,晋阳乡长齐世龙向李渊告密:“威、君雅欲因晋祠祈雨,为不利。”李渊知道起事没法再拖延下去,便让李世民在晋阳宫外埋伏兵马,派人请王威、高君雅议事,然后捏造两人勾引突厥入寇的罪名将两人擒获,随即李世民派兵控制了晋阳城,大唐义旗就此树起。

   李渊起兵的战略是:因势惜力,发展自己,先取关中,号令天下,进而统一全国。所谓“因势”,就是因天下大乱之势;“借力”,是借突厥、李密等外部势力为己所用。当时突厥的力量相当强大,“中国人归之者甚众”;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起义军。另外割据朔方(治今陕西靖边白城子)的梁师都,马邑(今山西朔州)的刘武周,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武威(今属甘肃)的李轨等,均对李渊构成直接威胁。比较之下,李渊的势力还比较弱,他要成事,必须取得某些外部势力的支持。为了将成为后顾之忧的突厥转化为可以借用的力量,他卑辞厚礼以结交之,甚至许诺:“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战所得子女玉帛可汗有之”;给突厥可汗的信不署“书”,而署“启”,大有“心大能作小”之意。使始毕可汗转而积极主张李渊取隋而代之。他派刘文静去突厥时说:“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当粟,聊欲借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可知派刘文静去的任务名为借兵,实是联络突厥,防止其与刘武周联合南侵。对李密,他则“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其不虞于我,得入关,据蒲津而屯水丰,阻崤函而临伊洛,东看群贼鹬蚌之势,吾然后为秦人之渔夫矣”。于是他写信称李密为“当今司牧”,希望他“早膺图?,以宁兆庶”,讲到自己,则称“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极尽谦恭吹捧之能事,使李密得意忘形,从而心甘情愿地为李渊充当“拒东都之兵,守成皋之厄”的角色,李渊得以乘虚入关,夺取长安。入长安后,李渊并未顺理成章地称帝,而是推戴代王杨侑为帝,倡言“废昏立明”,扛着拥隋的旗号,欲行挟天子令诸侯之事,从而实现自己以唐代隋的大目标,将“弑逆”的罪名留给他人,而把自己竭力塑造成“应天顺人”的新主形象。这些都是李渊因势借力、以屈求伸、发展壮大自己、成就大业的思想的具体体现,较当时群雄过早地争相称帝高出一筹。

   在取得长安后,李渊不但在地理位置上占据了优势,而且在政治上更是得天独厚,他出身关陇集团贵族,在关中有很大影响,进入长安后,可以取得当地人士的广泛支持;同时,占据京城,挟持隋帝,号令天下,有高屋建瓴之势,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仔细分析李渊从酝酿到起兵,无处不体现了其为了图谋大业,能够克制隐忍、着眼长远的宽阔胸襟。

“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的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它告诉人们: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应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逞匹夫之勇,而应有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实现梦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洪水中的牧师
下一篇:友谊好比新鲜的空气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忍字当头,小不忍则乱大谋】相关文章
【忍字当头,小不忍则乱大谋】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