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3-06-14 20:34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必修一专题汇编与解析
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
一、(本大题共45小题,共0分)
1.(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3题)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实现了选贤任能
2.(2011年3月深圳松岗中学高三测试12题)《史记•商君传》:“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
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
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C.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
D.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
3.(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2题)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制度(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2011年1月汕头金中学高一期末7题)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其中论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5.(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4题)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6.(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1题)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7.(2011年4月深圳调研12题)《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8.(2011年4月肇庆市二模12题)“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9.(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1题)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该大臣主张实行(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0.(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14题)“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11.(2011年1月汕头金中学高一期末8题)自秦汉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11年3月揭阳市一模12题)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13.(2011年4月佛二模12题)“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 )
A.分封制 B.皇帝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
14.(2011年1月中市高三统考1题)《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2011年1月汕头金中学高一期末5题)史书载:“宋兴,始以……对持武二柄。”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
A.中书门下、枢密院 B.三司、枢密院
C.中书门下、三司 D.枢密院、三衙
16.(2011年1月佛市质检2题)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17.(2011年1月汕头金中学高一期末3题)“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18.(2011年1月珠海市质检1题)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19.(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13题)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明。关于这两种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贵族制与分封制
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20.(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12题)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21.(2010年12月广东六校联考3题)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①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② 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③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 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2011年1月茂名市一模12题)“……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 D.天人感应
23.(2011年1月汕头金中学高一期末2题)“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24.(2011年4月揭阳二模13题)《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唐朝时期( )
A.政治民主化出现 B.皇帝大权已旁落
C.三省体制存有弊端 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
25.(2011年1月汕头市质检4题)“皇帝不专制,人言论自由,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盛,人民富足的时代。”这可能是对下列哪个时代的描述(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6.(2011年1月佛市质检1题)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27.(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12题)右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 )
A.君主专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8.(2011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12题)《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29.(2011年1月汕头金中学高一期末4题)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30.(2011年1月汕头金中学高一期末1题)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于2010年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拜年内容为:一拜壮美河,二拜炎黄始祖……中华民族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化传统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31.(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1题)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
32.(2011年4月湛江二模13题)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的特征是( )
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3.(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13题)唐中宗曾未经三省同意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这说明( )
A.唐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B.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
C.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D.唐代出现君主立宪制的雏形
34.(2011年1月汕头市质检1题)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类似于中国的( )
A.中央集权制度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封建制度
35.(2011年3月揭阳市一模15题)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36.(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13题)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 )
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 B.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
C.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D.加强中央集权
37.(2011年5月肇庆市二模12题)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38.(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2题)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39.(2011年3月肇庆市一模13题)《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帝常服:……袍黄,……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B.君臣之间等级深严
C.纺织技术水平甚高 D.中央集权由盛而衰
40.(2011年4月深圳调研14题)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41.(2011年4月广东六校联考12题)有学者指出:“古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42.(2011年4月茂名市二模13题)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43.(2011年高考广东综13题)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44.(2011年1月汕头金中学高一期末9题)“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打上了中国古代哪种制度的烙印( )
A.科举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45.(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12题)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
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非(本大题共0小题,共0分)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中外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之一,通过科举考试选人才,具有公平、公正性,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实现了选贤任能,扩大了统治基础,其是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不能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而罗马法则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并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四个选项分别科举制与万民法的作用,但AD属于科举制,B属于万民法的作用,只有C项才是两者相似的作用。
2.D
解析:本题要注意材料出处。材料自于《史记•商君传》,商君即商鞅,当时秦还未实现统一,只是反映战国时期秦的状况,故D说法不正确。
3.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出自元代高明《琵琶记》.,形容读书十年无人问津,考中科举后一举成名。
4.D
解析:明朝时朝,丞相被废除,因此,清代是没有丞相的,D项错误。
5.B
解析:从“社会政治大转型”可知,本题应从政治角度入手,那么,AC选项可以排除,因为它们分别属于经济、思想两个方面;社会政治大转型是“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帝”,显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实现和巩固大一统,那么,废分封行郡县,与题意相符。
6.B 7.C
解析:根据材料理解,尊命就是信天命;尊神就是敬鬼神;尊礼就是重礼制。根据所学,西周制定宗法制、各种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jiàn)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本题周人“尊礼” 指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8.D
解析: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故正确答案为D。
9.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分封制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使同姓必王”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西晋初年大臣建议采用西周的分封制度维护皇权统治。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0.B
解析: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逆罪诛丞相胡惟庸,借此案而废中书省,而且硬性规定为永制。知此引子,一选而中,否则无从下手。
考查明朝政治体制。胡惟庸曾任宰相,而“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显然AC两项可排除,明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以加强皇权,因此,B项正确,D错误。
本段材料摘自《明朝那些事儿》中关于胡惟庸案的描述。胡惟庸是当时的宰相,朱元璋制造胡惟庸案的真实目的在于通过此案,达到废除宰相制度的目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大大加强了皇权,故选B。
11.C
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地方官制演变”,显然,削弱相权加强君权,这是中央官制的演变基本趋势,排除,因此,C项正确。
12.D
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初采取的措施同时借鉴了西周和秦代的制度,各选项中A项宗法制是西周的制度;BC项是秦代的制度;D项郡国并行制,即西周的分封制和秦代的郡县制并行制,本题选D项。
13.D
解析:从题干可知,所述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再世袭,是官僚政治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此为郡县制,D项正确;分封制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A项错误;B是中央行政体制,C是选官制度,与题意不符。
14.C 15.A
解析:考查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抓住“持武二柄”关键信息。宋代仍是三省六部制,但形同虚设,中书门下掌行政,而枢密院掌军事。
16.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和所学史实反映了唐朝皇帝的最终决策要受到三省的的影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7.A
解析:考查西汉地方行政体制。西汉统治吸取秦暴亡的经验教训,认为秦之所以这么快就消亡,就是因为没有分封宗亲,拱卫王室,故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进行分封,即郡国并行制度。
18.C
解析:根据所学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本题选C项。A项中“相权三分”和B项中“地方分权”都不符三省六部制说法,D项“皇权顶峰”是指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19.B
解析:本题考查了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中国秦始皇时期的政治制度。根据所学ACD三项符合,B项贵族制不符合伯利克里时期;分封制在秦始皇时没有实行。
20.B
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此项制度被统治者长期实行。分封制主要从西周开始,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行省制度从元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至清末结束,以上都不符合“二千年”这一说法。郡县制从战国时期开始实行,一直是我国地方主要行政机构。
21.B 22.B
解析:本题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都经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发展成为重要儒学思想,他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还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AD项与本题材料所述无关,C项明显错误,本题选B项,反映了皇权至上。
23.B
解析:考查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之间权利、义务。材料反映的是诸侯的应尽的义务。A、C、D三项材料都能反映,B项未能反映。
24.C
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主要政治制度。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尚书省负责执行。三个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因此出现题干中“是非蜂起,上不能决”的现象,因此C项正确。
25.B
解析:根据所学秦代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实行焚书坑儒等,所以A项可排除;D项明清时期封建制度不断衰落,加强专制主义统治,明代废除丞相制度,清代设置军机处等,明清还大兴字狱,D项也可排除。在BC两项中,联系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本题选B项。
26.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毋以妾为妻”和所学史实西周建立的宗法制不仅明确了家族内部的长幼有序关系,而且在财产、土地、权力继承方面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有利于防止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维护和睦的关系。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7.C
解析: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称“穆”。 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本题选C项。
28.B
解析:考查能力,周实施的“周制”¬——宗法分封制使周亡,所以实行郡县制。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因此“周制”应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答案为B。
29.B
解析: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官员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30.C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重视血缘亲情”, 敬宗敬祖,显然这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31.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我国古代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2.D
解析: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的特征,据材料“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可以判断出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国家的特征,而中国古代国家的特征是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正确答案为D。
33.B
解析:判断各选项,D项较容易排除。分析材料可知,唐代未经三省同意而受皇帝直接封赏的官职被歧视,反映了当时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本题选B项,AC项未反映材料。
34.C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封制这一知识点。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 “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材料中的采邑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度类似。
35.D
解析: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制和西周的分封制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本题选D项。
36.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指的是宋朝因加强皇权过分削弱相权而导致中央政府的权力过于松散,因此主张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37.B
解析: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分析材料,西周分封商代奴隶主贵族主要是他们的权势及其后裔仍有较大影响力,在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则是为了加强防范。本题选B项。
38.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隋及初唐时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和所学史实应该指的是三省六部制,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权力的制约且平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9.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皇权至上,本质上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40.A
解析: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衰废于清末。科举制度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成为重要的理念。本题选A项,BCD三项说法与问题中“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要求不符。
41.D
解析:“王而不藩”是指实行君主制却不会造成分裂割据。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是典型。这指的就是以上四人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宗法分封制度在西周后期造成分裂割据,排除A; 王位世袭制不能阻止国家分裂,故排除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集权的一部分,故排除C。作为封建政体:中央集权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君主的专制统治。
42.B
解析:A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C项反映的嫡长子继承制,反映在选官制度上就是世袭制;D项反映的察举制。故选B项。
43.D
解析:本题以唐朝科举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中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规律①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②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③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④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在本题中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的是门第观念逐渐淡化,这明显与科举考试注重才能密切相关。隋唐以前的选人制度主要考察的是门第高低,即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开始推行了科举制度,,不再以出身选官,使得人们可以科举,即政府以所谓“才能”做为标准选拔人才,官府的谱局等逐渐消失。因此导致门弟出身逐渐被淡化。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官爵、门第没有必然联系,故选D项。
44.A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学而优则仕,显然是科举制,该选官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宗法制是用血缘区分嫡庶,用血缘维系政治权力;察举制选拔标准是孝、廉;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选拔有门第条件限制,导致门阀世族的出现。
45.A
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中西差异的主要成因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把女性继承权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