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8-20 14:21
气极了的父母,往往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对孩子破口大骂。如果情绪失控的父母试着冷静下来,问问孩子的感觉,或许你会发现孩子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
吴女士和儿子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找到很好的交谈话题,两人常常是谈笑风生,无拘无束。在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中,可以感觉到他们被吴女士母子之间毫无阻隔的欢乐所感染。可是人们也很好奇,到底吴女士是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主动向她敞开心扉的?
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后若无其事地说:“今天下午上语文课的时候,我睡着了。”上课居然睡觉?!说真的,听到这样的话父母的头都会大了。吴女士怕自己的表情出卖了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到孩子继续说下去的欲望,就背过脸去偷偷做了一个深呼吸,并使劲儿在脑子里重复一个句子:“事情已经发生了,即使我生气也是无济于事的!”然后镇静地问他:“老师没批评你吗?”儿子轻松地回答:“没有呀,我趴着睡一下又抬起头来看看老师,老师不知道我睡着了,没人叫我,后来就醒了。”儿子的放松让吴女士可以继续从问话中得到事情真相:“老师讲的课,你听到了?”儿子回答:“是啊!全部都听到了,我跟着老师读了,又写下要做的功课,一个都没少!”但其实,儿子的学习和作业效果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做作业时儿子被题目难住了。吴女士问儿子:“你的功课这么难做,是不是因为睡觉漏掉一点儿没听到的关系呢?”儿子懊丧地回答:“是啊!我以为全部听到了呢,原来还是没有听齐啊!我以后上课一定不睡觉了!”
知道孩子做错事后,大人仍要控制情绪、冷静处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此时如果大人的情绪失控就意味着谈话的中断。孩子都不喜欢让大人失望,如果我们过分地表现出失望和担忧,反而会造成以后孩子只报喜不报忧的严重后果。孩子的诉说都奔着大人能帮他解决问题并理解他心情为目的去的,如果大人不但不能为孩子设身处地地着想,不能为孩子分忧,还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大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指责呵斥,孩子还可能再对大人说出自己的秘密吗?
“阿姨,小杰今天摔我的铅笔盒。”
“阿姨,小杰今天打了我。”
当方女士在校门口接儿子时,不到一会儿工夫,来她这儿告状的小朋友不断,都是关于小杰的。
“小杰,怎么回事?”方女士有点儿生气,语气也加重了。
“阿姨,小杰今天还是值日生呢,还打人。”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再看小杰站在那里,一声不响,头拧得硬硬的,眼睛还狠狠地盯着告状的小朋友。
看着他这样子,方女士真想开口狠狠地批评他几句,但转念一想,出现问题肯定有原因,自己不能只听告状方的,还应该听听被告的说法。于是方女士对儿子说:“小杰,妈妈相信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发生这样的事肯定是有原因的,你能讲讲为什么打人吗?”听了方女士的话,小杰那恨恨的样子也就放松了许多。“下课铃响了,我叫他们把课外书放回图书角,他们不听。等到就快上课了,他们还不放,我才动手的。”
事后,方女士很庆幸刚才自己忍住了怒火,如果自己不问青红皂白将小杰批评一番,那在孩子的心目中将会留下不公正的印象,自己也难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果孩子觉得你是一位善意的聆听者,他们会向你吐露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自然而然地寻求你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倾听时你要有耐心,沉得住气,让你的孩子把他们心烦的事一股脑儿地都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