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8-04 13:18
引言: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欣赏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
尽管德国家庭普遍较富裕,但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与东方的孩子相比,他们较少有依赖他人的意识。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孩子们会在父母的指导和自己的选择下离开家庭或家乡到外面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
一天上午9点,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寒冷无比,然而位于市区的玛格瑞特幼儿园门口却十分热闹,孩子们背着硕大的双肩背书包,精神抖擞地陆续走进园内,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这所幼儿园是一座两层小楼。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中国幼儿园常见的塑胶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没有穿棉衣或防寒服,顶多穿一件绒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裤或短裙的。对此,老师解释说:“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灵活性。”
中午12点,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来到餐桌旁。老师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龄小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刚入园的3岁大的格碧妮站着不动,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老师让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势启发她自己吃饭。可是,格碧妮不会抓着吃,呆呆地坐在那里。老师耐心地用手比画着教她,却丝毫没有要喂她的意思。吃饭时间结束,格碧妮一口没动的饭菜被“没收”了。
老师的解释是:“德国人从来不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格碧妮现在不会自己吃,下次就会了。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
揭秘德国教育方案
1、孩子出生后,父母便给孩子一个银行账户(在德国5马克即可开一账户)。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财以便懂事后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和打工钱。
2、从蹒跚学步起就开始注重孩子坚强性格和参与意识的培养。孩子跌倒后,父母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为陶冶情操,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手工活动,如家庭布置、花园布局以及机器维修。
3、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遇到的个人问题和烦恼增多,父母注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说出自己的观点,又尽量去理解孩子。
4、在择业问题上,尊重孩子意愿并加以适当引导,确保孩子有一个自己喜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