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8-02 22:17
语言既是沟通工具,又是思维工具。也是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宝宝的婴儿阶段。大脑发育的速度可以用神速这个词。而其中语言的发展更是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有些孩子却在语言方面表现的差劲,并不一定是宝宝生理有问题,大多情况其实都是妈妈们用错了方法。
1、使用“妈妈语”
生活中,妈妈(或其他家人)和宝宝说话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提高声调并采用夸张的语气说出或重复说出一些简短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所谓的“妈妈语”。宝宝非常吃这一套,因为缓慢的语速、夸张的语气、高扬的声调和重复,是宝宝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学习语言。这种互动一方面是宝宝语言发育的上好土壤,一方面也利于增强亲子间的情感连结,促进亲子关系的顺利发展,为宝宝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2、成为“朗读者”
童书推广人阿甲丛女儿襁褓中开始为她读书,结果阅读成为父女俩特殊的心灵沟通的纽带;出版人路金波长期坚持给孩子阅读经典文学、不去给孩子说“袜袜、脚脚”等婴儿语,结果女儿两岁就说出“可是,我真的不是这样想的”这样的复句。很多优秀家庭的实践证明,坚持给孩子朗读、多给孩子讲故事,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汉语而不是传统中的婴儿语,宝宝的语言能力可以发展到让人惊喜的程度。
3、做宝宝的“导游”
宝宝是这个世界的“新客人”,即便是对洗澡、吃饭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宝宝也莫名其妙,这时候需要我们做好宝宝的“导游”,比如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他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比如对他说“宝宝在摇小铃铛”,“妈妈正给你换尿布呢”等。当宝宝开始离开妈妈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去看别人,看别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要刻板的一定对孩子说我们想说的(如我们正在做的),而应该追随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看到的是叔叔”,“那是一棵大树”等。这样自然、亲切的语言“导游”,对提高孩子语言能力非常有效,也很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4、尽早“对话”
跟宝宝对话要早,虽然开始可能是家长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只是家长一个劲的在说,但是这是有效果的。不用等到宝宝会说话了在进行对话。宝宝暂时不理会没关系的。慢慢的宝宝长大了就会表达了。只要我们有耐心和信心。宝宝一定会自如的“金口常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