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复习教案

逍遥右脑  2013-06-02 22:14



北魏孝帝改革

标纲释读

标要求

高考命题分析

1、了解北魏孝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知道孝帝改革前夕的社会状况。 2、从制度创新和移风易俗角度归纳改革措施。 3、结合措施从历史发展角度评价孝帝改革。 网观全局 北魏崛起与建国经济复苏与繁荣三长制均田制

政权封建化加速 租调制阶级矛盾尖锐

迁都洛阳社会危机严重民族交流与融合民族矛盾激化为国家统一奠基

移风易俗与汉化

考点释读与探究

考点、北魏孝帝改革

【知识梳理】

1、了解背景: (1)5世纪前期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社会问题日益尖锐。 (2)民族融合成为当时的趋势。

(3)冯太后和孝帝积极学习汉族先进化。 2、归纳改革的主要内容

(1)推行新制:

①制定官吏 制,整顿吏治。

②设立 :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③推行 :规定土地不得买卖。 ④推行新的 :许多农民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收入。 (2)迁都洛阳——为改革的深入创造了条。 (3)移风易俗 ①易服装:下令 贵族一律改穿 。 ②讲汉话:以汉语为“ ”。 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参照汉族 制度确定门第高下;按照 高低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④通婚姻:提倡与汉人通婚。 ⑤改籍贯。 3、探讨改革的历史作用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市场繁荣,货充足,交易活跃。 (2)加速了 族和北魏政权 进程。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4)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 奠定了基础。

【特别提示1】北魏孝帝改革是“落后民族政府先进地区的同时被先进化征服”的典型。

【特别提示2】从明的发展角度说,孝帝改革是鲜卑族和北魏政权封建化、农耕化过程。

【特别提示3】孝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相互促进。 【问题探究1】试结合改革措施从明进程和国家发展角度评价孝帝改革。

【问题探究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对点训练1】“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产生此效果的改革措施是( )

A.实行官吏考核制 B.实行俸禄制 C.实行宗主督护制 D.实行三长制

【对点训练2】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 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 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 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对点训练3】下表是孝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汉姓

长孙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对点训练4】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帝即位后却纷纷“始

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 )

A.均田制的推行 B.民族融合的加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社会风俗的变化

【对点训练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看,其最主要

的表现是 (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对点训练6】北魏孝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 )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彻底消失 D.落后的民族终将被强大的民族代替

【对点训练7】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明治维新
下一篇:2012届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复习教案18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复习教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