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7-29 14:24
新程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然而,如何根据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不是一本教材或一套教参所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地创新。
一、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将学生已知的学科知识引入课堂
1.发掘学生具备的文学艺术资源,创设数学课堂的意境。例如,让学生呤诵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如诗般的意境中引入“从不同的方向看”的教学,便是书中已经给出的学习素材;“一只青蛙一只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在优美的旋律中,“字母能够表示什么?”的教学开始了;选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电视、电影片段,创造动人的学习意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利用学生掌握的各学科知识,丰富数学课堂学习素材。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微机操作知识。一教师在学习“简单的平移作图”一节时便作了如下的设计:同学们,你们学习微机后一定会操作了,有哪个同学能在我们的多媒体投影上展示几个带有阴影的立体艺术字?于是,学生跃跃欲试,很快有同学上前打出了几个漂亮的大字。这时教师说:我们今天不是研究如何打出这样的字,而是要用数学的眼光研究这样的字是怎样形成的?这时,学生开始交头接耳讨论开了,且已有学生能用平移的思想解释字的构成了。接着教师展示了立体字“A”形成过程的课件,要求学生经过讨论用平移的思想找到其画法。学生情绪异常高涨,经过分组交流很快解决了问题。
3.利用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作为课堂学习素材。数学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过程本身所显示出的数学的严谨性和完备性,也能给人予“冷而严肃的美”的享受。如,数系的扩充过程、点与实数(对)的对应关系、逻辑知识等。
二、关注重大的社会时事,将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引入课堂
1.给教材中已有的数学问题赋予现实意义。例如,在学习《平移变换》一课时,教师作了如下的设计: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创造了51枚金牌的骄人成绩。
此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国旗升起那一激动人心的瞬间,学生在再次为祖国自豪的同时,运用数学的方法对国旗的升起过程进行了再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国旗抽象成为一个矩形,让学生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操作,从而经过分析、归纳和讨论得出了图形平移的一般规律。
2.利用重大的时事事件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例如,我市是一个羽毛球拍生产基地,学生对每年羽毛球拍的产量、收入情况很关心。于是,在进行“统计初步”的教学时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每人调查十个羽毛球拍加工户,收集“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加工人数、产量、总收入”等资料,回校后将数据随机按50个一组分为十个组,然而让学生分组按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分析,最后还向行业组织写出了分析报告。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兴趣高、学得牢,面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三、关注学生的经验积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堂
1.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在墙壁上钉一根木条至少要几个钉子?人们为什么不惜踏坏花草而不愿从花坛的边沿走路?公路上的里程碑只用一个数字,而电影院的座位号为什么要用两个数字?等等。只要教师留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比比皆是。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让学生在房屋建造前运用几何知识参与设计;让学生开展市场调查,评价一些商店的促销策略是否合理;让学生参与某些小土建工程的测量等等。只要教师组织有力,不仅学生会在这些活动中受益非浅,或许学生还能真正为会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3.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进课堂。如游戏、竞赛等活动是初中生都爱参加的。对于一些特定的内容,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学生不仅会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比快乐,而且会收到预想不到的学习效果。笔者曾看到一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课,就是教师运用十多付朴克牌,在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游戏中完成的。还有“七巧板”、“积木”、包括赋予了数学意义的一些体育竞赛等都可以恰当地引进数学课堂。
四、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可操作性问题引入课堂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数学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是理论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如果教师能充分吃透教材,将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操作性问题,对学生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阳光地带”、“动感地带”,教师是课堂的把关者,课堂教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只要我们真正转变观念,摆正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充分地把现实生活中所有可利用的素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数学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也能使学生拥有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来源:高考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