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3-05-28 00:07
世界古代史部分【五个主题】
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 早期人类(阅读)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掌握世界三大人种、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地区、氏族组织,理解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观点。
2.对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爱劳动的好习惯。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自学阅读的能力。
重点
劳动创造人,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教学难点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拟出阅读提纲。
1.劳动是怎样使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的?
2.现代人分哪几种?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原始人类使用哪些工具?进行了哪些重要的生产活动?
4.氏族组织中原始人类怎样生活?
5.世界上哪些地区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其标志着什么?
以上问题通过提问讨论完成
二、指导学生阅读全
三、学生回答问题
四、完成堂练习
学习目标本作业
教学札记
板书提纲
第一 早期人类
一、提出本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拟出阅读提纲。
1.劳动是怎样使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的?
2.现代人分哪几种?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原始人类使用哪些工具?进行了哪些重要的生产活动?
4.氏族组织中原始人类怎样生活?
5.世界上哪些地区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其标志着什么?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明
第1 上古亚非明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初步掌握阶级观点。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见教材P5导语)
本导语导入
新学习
一、神奇的金字塔
(一).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埃及的地理位置(挂图)
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前3100年
首都:孟斐斯
3.社会经济与阶级状况(讲解)
农业、手工业
(二)法老与金字塔
阶级关系:
法老:名称由、职权
什么是金字塔?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与功能,金字塔简介: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之迷,古埃及鼎盛时期:国王图特摩斯三世、跨亚非
(三)古埃及的衰亡:
内外交困、前525年亡于波斯
二、汉谟拉比法典
(一)两河流域和古巴比伦王国
1.地理位置(挂图)
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统一(讲解)
(二)汉谟拉比法典
1.建立的目的(讲解)
2.法典的内容(学生归纳)
3.法典的实质(讨论)
4.法典的地位(讲解)
(三)古巴比伦的灭亡和两河流域的历史走向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地理位置
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阿育王统治时期最为强盛。
3..种姓制度:一种等级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 上古亚非明
一.古代埃及
1.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法老与金字塔
二.古巴比伦
1.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2.《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2.种姓制度
教学札记:
第2 中古日本和阿拉伯国家
知识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中国先进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兴起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和日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接受中国先进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汉和日两种字共性的归纳,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化的自豪感。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的了解,认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二、难点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政教合一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由复习中日隋唐时期的交往导入
一.日本的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
⒈大和统一日本(提问)
日本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大和统一(掌握统治者名称)、部民制
⒉大化改新(646年)
1)背景:朝廷统治的危机,孝德天皇的上台
2)改革的内容:(提问,归纳)
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化、军事等方面内容;深受唐朝的影响
3)历史意义: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化、军事等方面内容;深受唐朝的影响。
3.幕府统治的建立(学生自度,提问,了解)日本幕府统治建立的标志:1192年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幕府”一词的含义,日本封建庄园的发展→武士集团的兴起
二、阿拉伯国家的兴起
(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伊斯兰教的创立(板书)
1)历史背景(板书)
阿拉伯半岛地理位置(结合地图分析)
创立背景归纳成三点理解:A.由于“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所以半岛未能实现统一。B.“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残酷的战争。C.贵族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财富,人民为了消除社会纷争,获得安定的生活生产的环境,他们都渴望半岛尽早统一。这说明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同的宗教信仰能把人们维系在一起,成为人们团结一致的精神纽带,既然“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是阿拉伯半岛不能实现统一的思想障碍,那么,创立一个一神教,用以统一人们的思想,也就成为实现阿拉伯半岛统一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了。在这种形势下,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教兰教
2)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板书)
在阿拉伯半岛西部红海沿岸,有一条通商要道,要道上有两座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指图)。7世纪初,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他号召大家都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安拉”。这种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穆罕默德的说教被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徒穆斯林的必修。
(小结:学生答出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人物)
由于穆斯林遭到麦加贵族的迫害,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因此622年后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元,即回历元年。要求同学们必须记住这个重要的年代。
2.阿拉伯半岛基本上实现统一
630年,穆罕默德从麦地那返回,进军麦加,麦加贵族无力抵抗,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和宗教领袖,即政教合一的国家元首。不久,阿拉伯半岛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二)阿拉伯帝国 (板书)
1.帝国的形成与繁荣(板书)
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哈里发接连征服了西西、北非、中西和欧洲的西班牙等地。8世纪中期,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指图说明帝国的疆域)。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制度。这种情况在世界历史上是个特例。随着哈里发的扩张,伊斯兰教传到了帝国势力所及的一些地方,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帝国初期的100年间,国势强盛,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是一座繁华的国际性大城市。(让学生阅读教材56页第一段小字,具体地了解、感受巴格达的繁华景况。)
2.帝国的衰亡(板书)
帝国衰亡原因:1)人民起义的打击;2)封建割据势力的成长;蒙古人的征服。(提问法)
10世纪时,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三个哈里发国家。指导学生看脚注,以明确三个哈里发国家的称谓。
巩固小结:1.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强盛、分裂→阿拉伯人对世界化的重大贡献的基本线索,进行小结
布置作业:学习目标。(当堂上做并订正)
板书设计:(见前)
教学札记:
第三学习主题: 古代欧洲明
第1 古代希腊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掌握雅典著名的改革家梭伦、伯里克利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希腊明的起及城邦繁荣的状况。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阅读插图,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认识奴隶制民主的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古代希腊明是欧洲明的头;了解希腊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史实,理解古希腊明是奴隶制明;
通过雅典民主政治从形成到繁荣过程中的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对学生进行社会的进步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繁荣。
二、难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教学过程:
由奥运会的历导入
一、古希腊的繁荣
1.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临海、多
2.克里特明和迈锡尼明
国家机构:奴隶制共和国
爱琴明的历史地位
3.斯巴达和雅典
1)斯巴达:地理位置
居民组成 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希洛人及阶级状况
国家机构:奴隶制王国
2)雅典:地理位置→经济状况
居民组成:雅典公民、奴隶和外邦人。
出现时间、地点、线形字及迷宫
4、古希腊的繁荣
提问、讨论、理解:
公元前5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和化全面繁荣的时期。表现为:一是奴隶制的繁荣。奴隶制度充分发展起。当时奴隶数量众多,被广泛使用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奴隶的地位非常低下,被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语)。二是经济的繁荣。雅典的商业发达,各种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国际贸易中心。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四是化的繁荣。雅典思想化活跃,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哲学家。戏剧活动兴盛,创作了大量流传于世的悲剧和喜剧作品。雕塑和建筑艺术成就巨大。这一切,使雅典成为希腊世界最先进的城邦。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古希腊繁荣时期城邦政治知道的基本情况
明确:绝大多数城邦废除了国王,实现共和,一些城邦建立了公民享有充分权利的民主国家。
2、梭伦改革
学生阅读,明确:梭伦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及主要的民主权利机关。
3、伯里克利改革
学生阅读,理解:改革的目的、内容及结果
4、讨论:我们该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由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和“贝壳放逐法”构成,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每一个有公民权的男子都有参加五百人会议的机会。
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是为雅典的奴隶制经济、奴隶主服务的,规定只有男子才有公民权,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即使享有公民权的人,也不可能经常参加政治活动,实际上真正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人是不多的。据当时粗略的估计,雅典的奴隶达三十六万五千人左右,外邦人和无产者约四万五千人,自由公民,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共约九万人。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总结:
关键词:爱琴明、城邦、梭伦改革、民主政治
作业:学习目标
第2 古代罗马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罗马共和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记住恺撒、屋大维及其相关的史实;知道布匿战争;了解罗马奴隶制发达的状况和斯巴达克起义;理解古代罗马国家的奴隶制性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概述斯巴达克起义的过程和起义奴隶的英勇斗争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罗马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认识广大奴隶为社会经济繁荣所作的贡献,对学生进行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育;通过学习斯巴达克起义,使学生认识到奴隶起义具有正义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代罗马社会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之上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罗马国家的演变过程、罗马奴隶制。
二、难点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复习旧:古代希腊的奴隶制城邦、雅典的改革、希腊的化、商业中心、亚历大帝国。从意大利半岛的地形特征导入。
一.罗马共和国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罗马城的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材料)公元前509年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2.罗马共和国的征服和扩张
1)对意大利的统一
2)布匿战争
3)对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征服
3、。罗马的共和制度
国家机构:执政官、元老院
4.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展:奴隶使用的普遍和奴隶地位的低下
5.斯巴达克起义:时间:前73年,经过
历史意义: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
二.罗马帝国
1.罗马帝国的建立
背景: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
建立者:屋大维 时间:公元前27年
2.帝国前期的繁荣
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我国称之为“大秦”帝国繁荣状况
三.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原因:罗马奴隶制的危机、日耳曼人的入侵
分裂: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首都
2.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
历史影响:标志
巩固小结
古罗马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作业: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 按以上条目板书
教学札记:
第3 中古时代的欧洲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庄园形成的时间,记住11世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记住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和灭亡的时间;了解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化上的统治及影响;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比较5世纪叫世纪西欧和中国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会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西欧社会结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的新的社会制度,比原西罗马奴隶制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西欧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奴的处境仍然很悲惨;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分析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化上的统治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教会统治的黑暗;
通过对比9世纪一14世纪东西方经济化的情况,认识东方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
二、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
时:1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封建等级制度
1.读书,列表:欧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结合地图)
法国:西法兰克→法兰西
德国:东法兰克→德意志
意大利:意大利王国
英国:英吉利王国
2.阅读教材,理解
1)欧洲封建社会的核心是什么?
2)欧洲封建等级制度采取什么形式?
3)西欧封建庄园在封建制度中的地位。
回答,明确
第一,封建等级制度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
第二,等级制度是由于实行采邑制形成的。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改革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即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下,臣下又把自己的封地再次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下属又将土地再分封。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各封建主之间以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各级土地分封都要举行“臣服礼”的仪式。
第三,西欧封建庄园。西欧封建庄园是随着9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的确立而形成的,兴盛于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到资本主义萌芽的9世纪一14世纪。它既是西欧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封建主实现其封建剥削的基本组织,它既是封建大地主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又是封建社会最基层的政治组织。
教材插图《西欧庄园情景图》作了生动的展现。指导学生看插图)。
二、教会的统治
提问:罗马教皇国是怎样形成的?
“丕平献土”阅读、讨论:为什么我们把欧洲中古时期称为“黑暗时代”?
指导学生归纳要点
1.政治上:教会是西欧最强大的封建政治力量。
2.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地主。
3.思想化上:教会推行愚民政策。
结论:“黑暗时代”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1.兴起的根本原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根本原因:学生答出)→产品增多→对外交流增多→手工者、商人聚集(讲述法)
2.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3.城市和商业兴起的影响(学生齐读)
积极影响(促进贸易)、消极影响(刺激战争)(分析)
四.拜占廷帝国的败落(阅读部分)
指导学生学生阅读:简介帝国首都的富庶、建筑物、帝国向封建社会转化。
巩固小结
(提问)⒈西欧封建社会的确立时间⒉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⒊西欧封建社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⒋西欧最强大的封建政治力量和封建地主
作业:学习目标
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明的交融
第1 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希波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希腊各城邦的领导者——雅典和斯巴达;知道马其顿战胜波斯的决定性战役伊苏斯战役和参加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国家、东征的大致范围;了解马拉松之战的战况和亚历大、萨拉丁的主要事迹;理解古代东西方战争造成的客观历史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希波战争,分析希腊获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了解十字军东征的前因后果,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实质,培养学生初步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通过对古代东西方战争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对权力的渴望,对财富的贪婪,对永垂不朽的执著追求,往往导致了历史上一次次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而伟大统帅的“丰功伟绩”是建立在累累白骨基础之上。在我们陶醉在史诗一般壮观的战争场景中时,不要忘了成千上万的灵魂在血泊中呻吟、哭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希波战争
二、难点对东西方战争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由本导语导入
一、希波战争与亚历大的东征
1.阅读教材,了解波斯帝国的兴起。
明确:公元前550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统一波斯全境,开始大规模扩张,在短短的五十年间,除中国以外的亚非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亚美尼亚和北印度等都被波斯征服,沦为波斯的行省或附庸。到希波战争前夕,波斯帝国已经控制了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又用武力使希腊周边国家色雷斯和马其顿臣服、希腊在波斯的狂飙突进中宛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朝不保夕。
2.提问:波斯发动波西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就双方而言,各属什么性质的战争?
明确:波斯向希腊索要“水和土”。波斯向希腊提出领土要求,这就包含了战争性质的隐性判断,即对波斯而言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希腊而言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教师讲述波西战争的过程:
公元前492年,波斯军队侵入希腊,因海军遭飓风覆没,陆军半途而退。前490年,波斯军队再次入侵,希腊军以少胜多,取得了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前480年,波军又一次侵入希腊,希军在温泉关挡住了波军的进攻。后希军被波军包抄,希腊联军统帅、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让大部分希军退走,自己和300名斯巴达战士奋力据守关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波军不久占领雅典,但因在萨拉米岛以东的海战中失败,供应线受到威胁,波军主力不得不撤退。第二年,残留的波军被赶出希腊。此后,希、波在海上角逐争霸。前449年,希波战争以波斯军的失败告终。
4,请学生复述马拉松战役的经过,了解马拉松比赛的历。
复述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的经过和结果
5.讨论,为什么希腊能打败波斯
明确:(1)希腊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波斯高;(2)军队编制优越,比曲斯军队组织得更好;(3)希腊绝大多数城邦实行的民主政治优于波斯君主专制;(4)希腊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抵抗侵略的战争,促使希腊内部各城邦紧密团结。
6.读教材,了解亚历大东征的原因
明确:亚历大东征的原因是,“为了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这表明亚历大和波斯的战争对双方说,均是非正义的争霸战争。
教师补充:这次远征有深刻的社会和经济根。当时希腊城邦已经衰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自由民破产日益增多,破产者多靠行乞和各种零星工作糊口,或去当雇佣兵以求生路;而富有者也希望把这批使他们感到不安的社会集团打发出去。另一方面,马其顿贵族和希腊的富有者都热衷于发动战争,以便掠夺土地、财富和奴隶。此外,马其顿的统治集团深感希腊内部不稳,企图以发动对波斯的战争转移希腊反马其顿运动的视线。
7.学生复述伊苏战役战役的经过,要求能根据插图充分发挥想象,生动展现其掺烈的战争场景。
8.理解亚历大东征的影响
明确:该目最后一段讲的是亚历大东征的影响。教材主要从两方面阐述:一
方面东征使亚历大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另一方面东征给东方人民造成
了巨大的灾难。
二、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1.读教材,了解历大帝国解体后东地中海地区的状况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公元前301年亚历大帝国分裂,在地中海东部形成马其顿王国、塞琉西王国和托勒密王国。当时,东地中海地区处于混乱状态,希腊城邦、城邦联盟、马其顿、塞琉西,托勒密王国等大小国家互相争夺,时而发生战争。公元前280年,塞琉古渡海进攻马其顿,遇害身死。其子安条克一继位,击退了北方克勒特人对小亚细亚侵袭,又同托勒密争霸东地中海。自公前276年到公元前200年的近八十年间,曾与埃及发生过五次争夺东地中海霸权的叙利亚战争,双方互有胜负。这五次战争消耗了塞琉古的国力。公元前195年,安条克三世(塞琉古国王)趁马其顿被罗马打败之际,渡海侵入欧洲,占领色雷斯,并企图吞并马其顿。总之,各国内部矛盾重重,社会斗争十分激烈,这就为罗马征服该地区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
2.简述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的经过
注意:时间、主要人物、主要战役,
3.理解: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带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明确:指出罗马的征服“结束了这一地区混乱无序的状态”。罗马称霸东地中海客观上促进了该地区的和平稳定,此后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三、十字军东征(学生阅读)
自读要求: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参与者、东征的过程,影响。
总结:讨论战争的意义
要引导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充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业:学习目标
板书:按以上条目板书
第2 古代东西方明的交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马可•波罗国籍、华时间、著作的名称;知道“阿拉伯数字”的由。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讲解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设计的对带“胡”字蔬菜瓜果的历史考证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可•波罗东游历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人民自古以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阿拉伯数字的由。
二、难点
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由《马可•波罗》视频片段导入
一、马可•波罗东游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可•波罗华背景
学生回答后归纳:马可•波罗华是在蒙古帝国已经建立、东西方陆路交通大开的背景下实现的。国力强盛、交通方便、对外政策开明。
2.看图,学生复述马可•波罗华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3.读教材,请学生概括马可•波罗在华经历
一、学习中国语言;二、受皇帝赏识做官;三、受皇帝之命巡游中国各地、出使亚洲一些国家。
可见马可•波罗不是一般地侨居中国,而是深入到了中国主流社会;;积极参与了中国事务,这为他后写《马可•波罗游记》打下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
4.理解:《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和对西方的影影响。
提问后明确: 《马可•波罗游记》内容涉及大量中国各地风土人情,中国的社会情况,亚洲东海岸的地貌,还描绘了赤道地区人丁兴旺的情景。从游记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相当成熟,游记中描绘的“东方神奇”,对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人,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方面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兴趣,增强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社会动力;另一方面,游记提出了从欧洲可乘船到达东方的看法,破除了赤道无法穿越的误解,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1.理解阿拉伯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学生回答后明确:由于阿拉伯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接合部,所以,它同时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化和东方亚非古国化的养料,形成了兼有东西明特征的阿拉伯化。
2.讨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对数码的贡献
明确:古印度的贡献不仅在于发明十个数字,还创制了与之配套的十进位计算法,这是印度人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也是古代东方明(不仅局限于印度)的重大成果。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这套数码的推广对推动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阿拉伯人东西方化交流的中介作用。阿拉伯人对数学研究的确作出了很多的历史贡献。当时,欧洲正处在中世纪时代,宗教思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科学研究得不到发展。欧洲的一些学者还是从阿拉伯传的书籍中得到科学知识的。通过这些书籍,欧洲人熟悉了几乎整个古代世界的数学创造,但在一开始的时候,却把它们当成了阿拉伯数学的成就。他们把经过阿拉伯人改进的印度数字,也当成了阿拉伯数学家的发明,所以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阿拉伯数字”。
3.请学生再举出一些阿拉伯人在东西方化传播中起中介作用的例子,并谈谈对阿拉伯化的影响
明确: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着东方和西方;在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
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欧洲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历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过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阿拉伯人非常珍惜这些宝贵的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印度的数码在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公元9世纪又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歇洲。:随着阿拉伯商入的足迹踏遍世界,这种方便的数字也随之传播开,代替了烦琐的罗马数字。他们还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公元751年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个造纸作坊,从此阿拉伯人用真正的纸张代替了纸草和羊皮纸作为书写材料,这样阿拉伯化和由阿拉伯人所继承下的古希腊化才被更好地保存了下,并得以流传。阿拉伯的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化的一次大融合。
观赏插图:《书写唐律的纸张残片》和《丝路上的驼队》,进一步理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化传播中所起的中介作用
总结:完成书上后练习,进一步理解化交流的几种方式
作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