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语文)

逍遥右脑  2016-07-04 07:58

试卷说明:

许昌市2015—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高 三 语 文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渎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所附的答题表内。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卷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第Ⅰ卷 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首先将故乡具化,与异乡对立。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其次是将故乡泛化。不具述与眉山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守托,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然后是将故乡意念化。所谓意念化,就是不执泥于出生地的故乡,一切随缘、适意,将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视为故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时的故乡只是一种意念,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不再与异乡对立。最后是,实现故乡的异乡化,甚至是异乡的故乡化。对苏轼而言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异乡的和睦相处,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如果异乡的风景足够好,苏轼甚至会“贬低”故乡:“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对异乡的山水、人情等的好感至极,苏轼就会用佛教思维,将异乡“前生”化为故乡:“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另一种是受命运驱策打击;颠沛异乡,与魂牵梦萦的故乡阻隔时,扩大心胸,寓寄于物,发现异乡的种种优点。先将异乡寄托甚至实体化为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故乡,最后实现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以一种处处吾乡处处家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 (选自《苏轼的故乡观》,有删改)1.下列对于“苏轼故乡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的内涵之—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苏轼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B.当苏轼把故乡当作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当作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相抗衡的工具时,故乡已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C.当故乡是个意念化的概念时,苏轼把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当作故乡,此时的故乡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 D.故乡是苏轼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见到美丽的海棠苏轼也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充分体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长期过着贬滴流放的生活,处于“无家”状态,因此他有时贬低自己的故乡:“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B.苏轼对故乡的具化就是他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苏轼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C.“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中的“蜀江”是苏轼地理意义的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中的“吾乡”是意念化的故乡。 D.泛化了的故乡让苏轼实现了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使他能够以旷达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来自故乡的乡人和到故乡去做官的人往往会勾起苏轼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在其诗歌中都有所体现。 B.苏轼虽然有浓厚的怀乡情结,但他在被贬谪远离故乡之后就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乃至把他乡认作故乡。 C.为了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苏轼将故乡泛化,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 D.“故乡的异乡化”是指苏轼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以及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故乡。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刹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囚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自此抄兵颇息。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之间,常奉训诱 诱:教导 B.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沦 发:发生 C.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 帅:将领名。 D.自此抄兵颇息 抄:抢掠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组是 ①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 ②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③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④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⑤每人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⑥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韩褒历经北朝三个君主时期,以忠诚厚道而闻名。武帝每每朝见时,先下诏让他坐下,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B.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C.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明榜昭告公布自首期限,再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最终制服盗贼。 D.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首唐诗,完成8~9题山路见梅,感而有作钱起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杯。8.清代纪昀评价这首诗:“唐人梅诗不似宋人作意。此首特有情韵。五、六最佳。”有人说,第六句中的“蜂”字用得极巧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五、六句的情韵及“蜂”字的妙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就诗歌表达主旨而言,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南省许昌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语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湖北省武穴中学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5届高三1月期末模拟 语文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河南省许昌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语文)】相关文章
【河南省许昌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语文)】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