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参考 2

逍遥右脑  2013-04-23 09:03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精读,找出撼人心灵、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揣摩体会其作用。
提示:⑴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方面品读。⑵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读后的感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然后再全班交流。
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先看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如此,原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看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再看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再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作者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列数据等说明方法,使具有震撼人心力量。
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提示:这个问题要抓住重点片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探究深层含义,从中获得启发。
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问题是当年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简单的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顾了上游不顾下游。
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3.讨论:假如你是当年新疆建设兵团司令,你怎么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然后交流各自看法。
提示:“事后诸葛亮”语带贬意,但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教训必须总结,吸取。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假想,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入领会。
4.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提示:运用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列数据等说明方法,抒情等表达方式。

《旅鼠之谜》
1.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提示:第一大奥秘是,旅鼠繁殖能力惊人;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2.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提示:可以这样探究,先用记叙的要素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体。可是这篇记叙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这篇“记叙”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这样看,说这篇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体上可以说,是说明和记叙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体的体。
可见,介绍知识的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3. 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提示:可以提供下列材料:美国科普作家、未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4.读整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本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叙事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5.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提示:本题意在迁移应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这种读写结合的练笔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写法,研究怎样写出一个“奇”字,让读者真正感觉奇妙。

《大雁归》
1.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⑴作者为什么喜欢归的大雁,以欣赏的目光注视大雁飞临沼泽时的种种动作,为大雁栖息农场而骄傲?
⑵作者为什么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声,而且他把它们的鸣声称之为辩论、议论、集会、发言?
⑶作者为什么对大雁对动物有这样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有怎样的理念?
提示:中有“爱鸟者”这个概念,作者称自己为“爱鸟者”,一个“爱”字贯穿全,抓住这个“爱”字就容易整体把握内容。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可谓全球一体化,正是人类所不及的。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总而言之,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
2.利奥波德这位伦理学家周末就到农场度假,他用心观察研究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
提示:伦理,本是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作者由人间的伦理推及人与自然关系。在他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也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况且大雁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它们向有联合的观念,它们对人类是有益无损的。人类回归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无穷乐趣。现代化固然为人类带前所未有的福利,但是自然界自有无可替代的情趣,在享受高度物质明的同时,人们越越向往自然,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
3.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到了。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⑶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提示:
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⑵归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⑶春分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极,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4.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大雁”的诗句。
提示: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下》)
4.塞下秋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关》)

《喂——出》
(一)内容理解
1.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
提示:是虚构-幻想。
2.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写?有什么意义?
提示:环保话题。意义略,言之有理即可。
3.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
提示:表面无底,其实未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
4.小说为什么以“喂——出”为题?
提示: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
5.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
提示:人类生存的地球。
6.小说中两处写“喂——出”,分别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处照应题,同时为下铺垫,引发下的情节。
第二处照应题和前,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7.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提示: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8.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提示: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二)问题探究
1.作者怎样展开想像?可以通过画“情节链”,揣摩作者的想像活动。

2.探究想像与现实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耳闻目睹,人们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气、废水、废渣的?再问一个“为什么”:人们为什么这样处理垃圾与三废?由此悟出人们的幻想,人们把江河湖海天空大气看成了无底洞。这篇科幻小说用幻想的无底洞讽刺了人们的幻想。
(三)拓展延伸
1.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2.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
3.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4.续写《小石头飞出之后------》
提示: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的叫声和小石头从哪里?掉下那块石头之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

第四单元 民俗民风 生活与情趣

一、单元学习要点
1.立足语言,品味语句,积累语言;
2.适当扩展范围;
3.积极开发地方程资。
二、教学设想
新的程标准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程的基本特点”。这代表了现阶段对语程性质的最新认识,也充分地表现了新标对语学科化内涵、人精神的重视程度。
本单元以民间化为主题,所选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或写各地的节日风俗,或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或描绘街头商贩的吆喝,笔生动,妙趣横生,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体现了丰富的化内涵,突出的人精神。学习本单元可以结合“民间采风”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关注我们身边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家乡风情”为主题,设计各种活动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活动应该有计划,有评价。计划应详尽,形式应多样,评价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态度,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增加社会经验,培养多种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要从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中的思想情感。
2.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扩展。由于本单元内容学生普遍较为陌生,教师可以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但不能喧宾夺主把语上成“民风民俗”的知识介绍。
3.本单元教学还应该充分体现新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程资”的精神。教师应注意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内走向外,使语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
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
《云南的歌会》
1.中写了几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提示:本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野对歌”、“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2.欣赏中“野对歌”这一部分的人物描写。
提示:野对歌”这一部分的人物描写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如同一幅人物肖像画:写面容、写牙齿、写服饰,笔笔细致,如在目前。而作者的态度却又隐含在字里行间。
3.“路漫歌”一部分是怎样描写美好有情的歌声的?
提示:“路漫歌”部分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子,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人物优美的歌。
4.欣赏《云南的歌会》一中“村寨传歌”这部分的场面描写。
提示:“村寨传歌”这部分的场面描写,有全局的描绘,有细部的刻画,有“面” 有“点”,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生动地展现了规模宏伟、气势壮观的“村寨传歌” 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端午的鸭蛋》
1.中为什么要花很多篇幅写端午的风俗?
提示:本是按照“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总体框架进行构思的,行自然,毫无雕凿的痕迹。
2.作者为什么要写“鸭蛋”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和吃鸭蛋这样小事呢?
提示:通过对家乡的鸭蛋的富有情趣的介绍,流露出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作者是如何写出生活中无穷的情趣的?
提示: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的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运用联想和想象,细细地咀嚼生活中的细节,展示了生活的本质,创造了真境界,传达了真感情,引导人们从生活中的去发现美,去体验人生的乐趣。
4.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的语言风格在本中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语言有很强的形象性,能抓住事物的特色神韵一字传神,于平淡中透出无穷的韵味。

《吆喝》
1.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怎样的思路呢?
提示:本在结构安排上,颇有独到之处。全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的思路十分清晰。
2.吆喝是中国常见的一种古老乡土化,本中作者是如何品味分析这种化的呢?
提示: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3.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提示:启示一: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一个情趣的人,去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启示二: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大胆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春酒》
1.的结尾这样写道“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怎样的八宝酒才有“道地家乡味”呢?
提示:思乡,是本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俗之美。
2.品味中对母亲这一形象的精彩描写。
提示: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能干的、慈爱温柔、灵性很强的农村妇女。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母亲的一言一行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3.品味《春酒》中是所展现的生活美。
提示《春酒》是一篇优美的散,作者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新年、童年、乡邻、母亲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为我们展现了家乡的民风之美和人情之美。表达了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俗世奇人》
1.《刷子李》一中的叙事有何特点?
提示:《刷子李》一中先用了对比的手法为人物预设了一个极其不同寻常的背景,一波三折地叙述了刷子李的奇妙绝活,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2.《泥人张》与《刷子李》在叙事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刷子李》一先设下一个谜团,然后慢慢揭开谜底,所以在叙事时,对刷子李的神奇大加渲染,以此突出刷子李的“奇”。《泥人张》则是把泥人张放到与海张五的较量中表现他的“神奇”。所以,写“泥人张”时,用单刀直入法切入正题,叙事中又设置悬念,将简单的故事情节安排得曲折有致,生动地写出了“泥人张”超凡的技艺,和独特的个性风格。
3.《俗世奇人》在语言上有何独到之处?
提示:首先,吸取了天津方言中的精华,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其次,本的语言极具造型能力,生动地写出了世俗风情、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此外,全语句短小精粹,活泼幽默,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
4.怎样从品读《俗世奇人》这篇小中获取经验,去品读我们的现实生活这篇大?
提示:《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个性鲜明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人物的神韵。我们要关注生活,学会观察身边的一人一事,要善于发现身边人物的个性美,这样,我们就会更加理解生活,更加热爱生活了。


第五单元 叙事写景 思考与感慨

一、单元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理解诗的能力;积累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中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哲理。
3.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化的热爱之情,对言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教学设想
本单元入选的九篇名家经典古诗短小精致而又形式多样,洗练简洁而又浑然天成,言语浅近而又意旨深远,叙事平常而又富有睿智和哲理。《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同时也是一篇词清句丽的写景小品,描绘了富春江壮丽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图景,造句骈散相间,写景历历如绘,清新隽永,是六朝水小品佳作。《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马说》以千里马喻人才,写知遇之难,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懑。《送东阳马生序》追忆了自己含辛茹苦发愤读书的往事。《诗词曲五首》有的追述不幸的遭遇,有的表达生死不渝的爱国豪情,有的追溯历史的踪迹,有的表明对国计民生的忧虑。因此,教学时要根据言的特点,以朗读为主线,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言的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学建议
1.要了解一些与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努力地走进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水风光对话,和仁人志士交流,从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发与感悟。
2.重视对的诵读。本单元所选的这几篇言,都提出了背诵的要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这是培养言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如果能够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言作品,熟悉常用的言词语和言句式,就能逐步具备初步的阅读言作品的能力。
3.要用心领悟的内容,弄清言词语的含义和在中的用法。其中的一些重要句子要尽量准确、连贯、流畅地翻译出。
4.要注意积累语汇。特别是保存在现代汉语中的言语汇、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名段名篇,最好能做到烂熟于心,出口成。
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
《与朱元思书》
1.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所写景物的特征?为什么?
提示“奇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都围绕着“”奇“异”这两个字展开。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提示:景:异水 “清” 如“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 “看” 如“高寒树,轩藐成峰” “听”如“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根据句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时的心情吗?
提示: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本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提示:句清新优美,写景状物细致,句式两两相对,又骈中带散。
5.古诗中描写水的名句还有哪些,举例。
提示:如《与谢中叔书》、《使至塞上》、《望庐瀑布》等。
【资料平台】
《与顾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向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然哉?
【注】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梅溪: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孤峰限日: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幽岫:幽深的穴。 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谷所资,于斯已办:意思是说,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提供。办,具备。 仁智之乐:意思是,佳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2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期末复习资料
下一篇:生物入侵者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参考 2】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参考 2】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