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3-04-14 20:15
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很多学生面对众多历史知识,如朝代更迭、历史年代、重要历史事件的特点、异同点的比较,容易混淆,在面对这些试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也有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从而对学习历史提不起兴趣。其实很多学生并没有理解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更没能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充满乐趣,提高成绩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之事。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概而言之,有如下几种:
一、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二字,历史也不例外,所以学习历史也一定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对历史课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历史,也才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这样,慢慢会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从而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千万不要抱着一种如果不考历史,我就不学的心理。
有的学生会问:如何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呢?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然后,可以回想一下,有没有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历史剧、历史知识,通过上网、查阅各种书籍,或向历史老师请教,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你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以前却不知道的观点或真相,学习历史的兴趣慢慢也就培养起来了。
有了兴趣后,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多同学认为学历史要诀就是背,其实是错误的。仅仅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这个历史事件前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说明了什么历史道理。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时从背景、性质、特点、影响等几个方面去想。经常这样思考和比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
二、课上坚持“听”、“思”、“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更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如历史事件、过程、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对于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老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重复讲述。所以,把握课堂,可以从“听”、“思”、“记”三个方面着手。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 初一,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点,以解决在自己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的历史信息及时作出反应;另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对历史问题还有没有疑问等。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的笔记,一般是记录老师的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以记下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的书写要整洁、快速,最好课后再整理一遍。
三、注重归纳和总结
在历史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同类知识点的归纳与比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纲目并举,有利于识记掌握同类的知识点。如从背景、过程、影响等几个方面,用一个表格的形式,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几场重要的战争归纳起来。如世界史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与共产国际的归纳;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异同;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等。
学习根据板书整理每课的提纲,简单地构建知识体系。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中,可以分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几个部分整理提纲,这样可以使思路更清晰。
我在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都会引导学生系统整理这个单元的知识点。如在“近代化的探索”这个单元中,从背景、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性质、影响等几个方面整理和总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个历史事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复习时间,更提高学习效率。
四、平时多读书,多关心热点话题
历史包含的知识点很多,要想学好历史,单单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扩充知识面。同学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或做课外资料上的一些练习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可以扩充知识面。
历史和现实更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学习历史还要关注历史的时代性,尤其需要注意与时政、热点的结合。近几年的历史中考中,注重社会热点现实问题的考查,如金融危机、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历史周年纪念、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中美关系、中俄关系、六方会谈等。所以,真正要学好历史,功夫在课外。同学们平时要关心国际、国内大事、热点问题,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