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专题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逍遥右脑  2013-04-07 20:02




新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3)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历史回眸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尊重台湾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的方针。
  2.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欢迎。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
  4.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二、香港、澳门回归
  1.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2.1987年4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从而实现了两岸30年的真正停火。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开始。
  2.1992年lo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199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3.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件。
突破思路
本节分设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三个子目,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现实性强,可采用挂图讲解、幻灯显示和堂讨论等方式,密切联系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尤其是港、澳、台问题,实现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应重点抓住三个中心环节:
  (1)“一国两制”的构想 这部分的重点在于如何正确评价“一国两制”。教学时可以首先理清“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基本过程;其次在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回忆港、澳、台问题形成的基础上,明确“一国”与“两制”的关系,重点阐释“一国两制”所体现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香港、澳门回归 这部分内容学生耳熟能详,师生可以共同欣赏反映港、澳回归的影视片或纪录片,明确中英谈判、中葡谈判和港澳回归的历史过程;然后,从国力基础、人民支持—、政府领导、策略方针等方面,综合分析港澳实现胜利回归的主要原因。至于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可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简要分析,不必过多展开。
  (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本内容与当今时政密切联系,教师可指导学生教科书,梳理海峡两岸关系由紧张到缓和、由经济到政治的发展,真正认识“江泽民八项主张”的含义;通过讨论“我国政府不承诺在台湾问题上放弃武力”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台独”势力,美国干涉导致台湾问题的复杂化。
时空隧道1 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如下:(一)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际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
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4年12月19日)
  思维点睛: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的解决达成了协议,签署了《联合声明》。这是《联合声明》中的一部分,声明规定中国于1997年?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合理合法的。
  材料说明中国政府在香港地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是中国政府根据香港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从收回主权、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出发作出的正确决策。香港地区的回归祖国,洗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留给中华民族的耻辱。
时空隧道2 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和大陆决不放弃武力解放台湾
材料一:2002年9月11日,第57届联大总务委员会决定,不把冈比亚等少数国家提出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 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第十次遭到失败。
  材料二:解放台湾问题,我们特别强调决不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是为了不使用武力,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思维点睛:上述材料虽短,但反映了有关台湾问题的两个焦点:一是台湾屡次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二是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决不承诺放弃武力。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之所以屡遭失败,主要是因为联合国成员国必须是一个主权国家,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不具有任何主权实体的性质,因而无权加入联合国。冈比亚等少数国家提出的“提案”,是对中国主权和内政的严重干涉,是践踏国际法的行为,也违背了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原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面对台湾问题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在台湾问题上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防御外敌的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国家的对内职能。(2)和平统一是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的。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外国敌对势力和一小撮“台独”分子的,而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3)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国家、民族的最高(根本)利益,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坚定决心。
香港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香港回归后,国际权威机构连续6年将香港评为“最自由经济体系”第一名,目前已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给予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入境待遇。1999年,香港经济转为正增长。2000年,生产总值增幅达10.5%,为13年的最高增长率。到2001年6月,共有3237家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地区总部或办事处,创下了11年的最高记录,其中地区总部数目高于其他任何一座亚洲城市。在世界前100家最大银行中,有79家在香港设立了办事机构,密度居亚洲城市之首。香港所有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达到3.2万亿港元,比1997年还多出6000亿元。
  2002年,国际上对“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发展情况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香港是“全球透明度最高、管治得最好、政府于预最少的营商地区”。美国国务院报告说,香港依然是亚洲最自由的城市之一。英国外相2002年3月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也说:“整体而言,我们认为‘一国两制’的概念继续在香港得到落实,法治及司法独立这两项香港赖以成功的要素得到维护。港人基本权利及自由也受到保护,就此不同意见及言论也可以充分及自由表达。”欧盟则表示,中国政府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是成功的。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包括《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诗人以拟人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被迫离开母亲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母亲!
  《香港》:我好比风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嘬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人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母亲!
  《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母亲!
合作讨论1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把有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概括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随后,这一方针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联系你所掌握的内外知识,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一国”与“两制”之间的关系?
  我的思路:实行“一国两制”,“一国”是前提。实行“两制”不是形成两个中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及将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后,虽然三个地区的社会制度与大陆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后的国家利益不能受到损害。 实行“一国两制”,社会主义是主体。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祖国大陆人民作出的历史抉择,这一原则不可动摇。
  “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前者是核心,是原则,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灵活变通的特殊政策,是实现“一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是中国大陆的基本制度,在港、澳、台保留资本主义制度是照顾中国局部地区的社会现实。实行两种制度是长期共存,互惠互利,达到共同繁荣。
合作讨论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港、澳体现了我国恢复对两地主权的实施,但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台湾为什么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我的思路:港、澳、台问题同是保持我国主权完整,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问题。但因历史情景不同,二者的性质并不相同,在同为“户国两制”的框架下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台湾问题是我国解放战争所遗留下的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而港、澳问题是晚清时期西方殖民侵略的问题,是个国际问题。所以,虽然都可用“一国两制”解决,但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因这终归是中国自己的中国人军队,而解放军进驻港、澳,英、葡军队撤走,正是体现我国对它们恢复主权的重要标志。

合作讨论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台湾问题的解决对实现中国统一愈显重要。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思考:台湾统一问题具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我的思路:这是一道开放性强、现实性强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有利因素: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往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车开放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等等。(2)不利条件可从“台独”势力猖獗、美国干涉等方面分析。 当然,从目前看,有利因素在增长,展望未,我们应该坚信统一有望,统一必成。
台湾自古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最早居民自中国东南沿海。根据对两三千年前台湾先民遗物的鉴定和化特质的研究,确认他们和我国古代南方的越仆族相似。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记载了台湾先民“岛夷”的生活状况。《三国志》记载了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台湾。《隋书》记载了隋炀帝三次派人到台湾。唐朝以后,东南沿海人民为了逃避战乱,纷纷移居澎湖和台湾。1335年,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隶属福建省同安县(今厦门),管理澎湖和台湾的民政。明朝末年,向台湾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移民,遍及台湾南北。16世纪中期以后,葡萄牙、荷兰等相继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885年,清政府设立台湾省。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强占台湾达50年之久。二战期间,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1945年8月,日本投降,我国恢复对台湾的主权。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海峡两岸由此分离至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试题(带答案)
下一篇:2012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历史下册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带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一历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专题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专题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