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6-01 10:06
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答在答题纸上。卷Ⅰ( 共60分)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2.先秦时期,引起“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推广 B.土地私有制确立 C.国家走向统一 D.分封制崩溃3.《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有财力的富商能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D.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据中国古代史书记载,有一朝代的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此记载应该引自 A.《史记?秦始皇本纪》B.《汉书?武帝纪》 .《资治通鉴?贞观十五年》D.《元史?地理志》 .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唐朝:大放异A.《萧翼赚兰亭图》《颜氏家庙碑》《秦王破阵乐》 B.《妇女风鸟图》《兰亭序》《洛神赋图》 C.《御龙图》《坤舆万国全图》《自叙帖》D.《女史箴图》《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A.B.C.D.“今为术,莫若用十二气为一年,更不用十二月,直以立春之日为孟春之一日,惊蛰为仲春之一日,大尽三十一日,小尽三十日,岁岁齐尽,永无闰余。”这段文字应出自 A.“太初历” 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梦溪笔谈》13.A.B.C.D.①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②元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③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④思巴也是元朝中央政府中的高级官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5.A.B.C.D.是古董商为赚取暴利所制成的假古物16.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17.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上述言论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18.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C.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D.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19.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A.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①材料主要反映了吴市地区手工业的生产状况 ②材料说明吴市地区手工业分工较细③材料说明吴市手工业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材料说明小户已完全依赖大户而生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后,在1854年翻印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C.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D.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22.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亡国 B.革命 C.帝制 D.尊孔23.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B.《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24.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5.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英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增至771万余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B.外国资产阶级剥削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C.一战的爆发促进了山东地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外国殖民者的在华势力26.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7.“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28.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29.《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下列哪一史实不能论证“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观点 ( ) A.袁世凯称帝 B.张勋复辟 C.北洋军阀割据 D.汪精卫建伪政府30.19世纪60、70年代,中国人长期信奉的“天圆地方”的地理观被彻底否定,人们终于认识到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B.“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C.洋务运动的推动 D.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卷Ⅱ( 共40分)材料四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1)材料二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请依据这两个材料说明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具体表现。(3分)(2)请分析该现象出现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3)依据图三、图四,指出与战国时期相比,明朝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出现这些新现象的有利因素。(6分)(4)与吕不韦相比,黄宗羲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简单评价黄宗羲的这一观念。(3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最初,大量船只停靠黄浦江西侧的支流----上海浦附近,遂形成新的港口市镇上海镇。1292年设立上海县,治所为上海镇,是为上海建城的开端。随着棉花的推广种植,棉田面积超过农田,手工棉纺织业和纺织工具制造产业发展起来。明末清初,上海成为国内最主要的棉纺织品生产基地,号称“衣被天下”。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城设立江海关,“往来海舶,俱入黄埔编号,海外百货俱集”,进而形成通往北洋、南洋、长江、内河及国外五条稳定的航线。至鸦片战争前,上海港成为长江口的唯一大港,并得以挤入世界主要港口之列。请回答: (1)依据材料,将上海发展的三大步依次列出,并从中总结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在近代铁路网、单一的全国性市场和中国其他商业大都会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有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