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5-30 13:41
导读:“外象内感”是古人关于胎教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子在腹中,随母听闻”认识的基础上。如隋?巢原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
《颅囱经》一书中也曾指出:“巢氏(即指《诸病源候论》之作者,隋代医家巢原方)论妊娠,至月始胎之时,欲谈正言,行正事……佩白玉,读诗书之类,其非胎教之理乎。”这种通过谈正言、行正事、佩白玉、读诗书等人为的方法与措施,加强孕妇的品德修养,培养其高尚情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期“外象而内感”,这样可使孩子的智力发达,性格端庄。
例如,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在怀文王时,由于“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做言”,而使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一而识百”,被历代称赞为胎教的典范,其中即寓有“外象内感”的科学内涵。
古人题说的“外象而内感”的胎教措施,事实上是胎儿早期教育的手段,孕妇在妊娠期间,能够接触美好的事物,诸如听美好的音乐、欣赏优美的景色、观看花卉和美术作品、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著作等,从而陶冶性情,开阔胸襟、旷怡心神,使一身气血和顺,则对胎儿未来智力与性格等发育产生好的、积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