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第十九计

逍遥右脑  2016-05-28 11:09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第十九计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第十九计注释

、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2、而消其势:势,气势。

3、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 “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第十九计译文

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第十九计典故

在官渡之战中,司空兼车骑将军曹操夜袭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焚毁袁绍军粮,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性作战。

袁曹两军正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对峙,处于决战的关键时刻。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率万余人护送军粮,集中于袁军大营后方40里的乌巢。谋士沮授建议,增派将军蒋奇率一支军队,守护乌巢翼侧,以防曹军抄袭。谋士许攸提出,曹操兵少,倾全力拒战,后方许昌空虚。若派精骑轻装袭许,则可奉迎天子讨伐曹操,曹必被擒,即使不能生擒曹操,也必能将其击败。袁绍皆不采纳。会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向曹操献计说,袁军粮草辎重车,皆存放在乌巢,防备不严。若派精兵奇袭,焚毁那里的粮秣军资,不出三天,袁军就会自行崩溃。曹操欣然采纳其计,留将军曹洪、谋士荀攸守营,自率5000步骑兵,携带柴草,马衔枚人不语,打着袁军旗号,趁夜从小道疾驰,沿途诈称奉袁绍令前去加强守备,骗过袁军的盘问。既抵乌巢,立即包围袁军营寨,从四面纵火围攻。袁军毫无戒备,一片混乱,至拂晓时,淳于琼见曹军兵少,集结部队,出营布阵,企图反扑。曹操率军迅猛冲击,淳于琼退回营中。袁绍在此危急关头,坚持要先攻下曹军官渡大营,以断其归处。部将张?认为,曹营坚固,难以攻克,应全力救援乌巢,若那里粮草被焚,大家都将成为俘虏。袁绍固执已见,置乌巢于不顾,只派少数兵力援助淳于琼,仍督率部众强攻曹营,不能攻克。当增援的袁军迫近乌巢时,曹操坚持拒绝部下分兵阻击的建议,严令士兵拼死冲杀,全力攻破淳于琼营寨,斩杀淳于琼,将屯积的全部粮草和车辆焚毁。曹操令割掉干余被俘士兵鼻子及所获全部牛马的唇舌,向袁援兵示威,袁军将士甚为恐惧,旋即被击溃。曹军乘胜还师。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至官渡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张?因受诬陷而与将军高览临阵反叛,烧毁军械,向曹操投降。

至此,袁绍大军急骤崩溃,官渡战势急转直下,曹军士气大振,取得了决战胜利。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第十九计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李商隐《贾生》原文及翻译赏析
下一篇:杜甫《寄董卿嘉荣十韵》原文及翻译 赏析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第十九计】相关文章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第十九计】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