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5-24 17:08
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咋鼓励孩子?如何才能让父母的爱转化成孩子学习的动力?这些问题是家长们在一起议论最多的话题。但往往家长的主观愿望和孩子的实际感受不一致,不少时候家长甚至出力不讨好。日前,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几位已经保送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他们从自己作为孩子的角度,发表了对这些问题的独到看法。
尝到甜头贵在坚持
就读于安阳一中、被保送上清华大学的薛斐:我自制力还行,我妈又特会讲道理,我只好按照她的意愿报了一堆班,有书法、英语……那时候特别想玩,妈妈总能讲得我心服口服。我克制着自己,把玩的心思压下去。后来我慢慢发现,在这些课外班里学到的知识还挺管用,所以也就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了。
就读于郑州外国语学校、被保送上清华大学的王静斐:我小时候报了一堆课外班,电子琴、奥数、作文……枯燥死了,但时间不长,我各科成绩提高很快,兴趣一下子上来了。爸妈风雨无阻地坚持接送,我也就坚持下来了。
尊重孩子巧妙引导
就读于河师大附中、被保送上北京大学的张一甲: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电子琴。学电子琴前,妈妈把我领到乐器室,让我去试,然后让我选,并告诉我,自己选择的就要坚持到底。后来又学习画画、拉丁舞、作文……妈妈从来不对我说你应该怎样,总是给我提供几种备选答案,让我自己选,她尊重我的选择。就读于郑州一中、被保送上北京大学的李宛玉:妈妈带我去了乐器店,她让我自己去试试音。我觉得钢琴的声音最好听,就选了钢琴。自从我学弹琴,家里来了客人,父母总让我展示琴艺,听到客人的夸奖,我一下子有了成就感,原本枯燥的练琴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妈妈话不多,但总要求我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被保送上北京大学的佘睿聪:要学什么都是我说了算,父母很尊重我。我学过游泳、武术、钢琴,虽然都没有学出什么名堂,但对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常常鼓励恰到好处
李宛玉: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孩子感兴趣、愿意干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鼓励了。我爱吃水果,小时候每到练琴,妈妈总是削一盘水果,我弹一遍琴,就可以得到一块水果的奖励。妈妈说话不多,但她的奖励总是我最喜欢、最想要的。既受到奖励,又能吃到喜爱的水果,我对弹琴有了兴趣,慢慢也就沉浸到弹琴中去了。其实,只要孩子喜欢、能提高其积极性,就达到了鼓励的目的。奖励什么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是需要家长动心思的。
父母关爱成动力
王静斐:爸爸妈妈都不唠叨。我学习时,爸爸会剥一粒一粒的石榴子给我吃,有时候给我剥板栗吃。爸妈还帮我剪贴好文章。父母很用心地做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学累了的时候,想想他们的爱,我又有了向上的动力。
编后: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是具体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领情”,并能对孩子有帮助呢?听听孩子们自己的心声,或许对迷茫中的您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