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材料作文专项复习
逍遥右脑 2013-03-09 21:21
专题十五第五讲
一、阅读下面两道作题,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选择作素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1)记者到江西瑞金采访,先问了许多年轻人,他们都不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是”红都”,也不大清楚红军时代的事情。后又去采访了一位曾在这里打过仗的老红军:”现在年轻人都把你们忘了,您老怎么看?”老人淡然地说:”忘了就忘了吧,我们当年参加红军打江,并不是要让后人记着。”
(2)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
请以”使命”为题写一篇,体自选,立意自定。
【选材示例】 (1)于教材
作家铁凝: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使命
著名作家铁凝是这样诠释使命的,她说:”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使命,我别无选择,只有写作才能使我获得满足感、成功感和乐趣。写书是希望带给读者快乐,如留下一份礼物。”铁凝正是怀着这样的美好愿望从事学创作的,难怪读者能从她的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她凭着强烈的使命感,创作了一批描写农村题材的学佳作,获得1983年全国短篇小说奖的《哦,香雪》中的那个对明充满向往的香雪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她写的人物虽然千变万化,但其精神内核是不变的:好奇、善良、积极向上。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她的作品显得厚重大气,给读者积极向上的力量。
(2)于社会
企业家李惠森:企业的使命与民族的使命是一致的
16年,短短16年间,一个企业从名不见经传到赫赫有名,它就是南方李锦记,我国有名的健康企业。企业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南方李锦记董事长李惠森总结了四个字——思利及人,并总结出三个重要的原则——造福社会、务实诚信、永远创业。南方李锦记之所以能壮大,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因为企业的使命始终与民族的使命保持一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困难重重, 甚至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但从创业开始,南方李锦记就拥有一份民族情怀,并坚定不移地扎根内地,造福社会。实践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这种高度的民族使命感使得企业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并不断壮大。
(3)于生活
教师于漪:教书与育人都是使命
于漪是我国著名的语特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的楷模,她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并用自己的一生维护着师道的尊严。她说:”我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让自己的生命和我肩负的教书育人的使命结伴同行。”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的信念,让于老师始终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高度,她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她生学习,更生做人,教书与育人是她教育生涯的两个方面。她的一个事业有成的学生曾说:”于老师教学生,教得顶好的是教做人。她要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要敢于负责任。”于老师是这样教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几十年前,于老师曾断然拒绝过一个民营教育机构60万高薪的诱惑,只因为她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有人说,”没有借口”太绝对,不公平;有人说,”没有借口”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请以”没有借口”为标题写一篇,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选材示例】 (1)于自然
如果墙脚的花不以生于墙脚为借口,而是积蓄力量喷薄开放,又怎么会被人忽略?如果笼中的鸟不以困于笼中为借口,而是韬光养晦,在开笼的那一刹那振翅高飞,又怎么会老死于鸟笼之中?如果树下的草不以长于树下为借口,而是争取阳光不断自强,又怎么会枯萎凋零?
(2)于教材
面对邹忌委婉的批评,齐王没有为自己的不知民情寻找借口,而是欣然采纳邹忌的建议,宣布”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从谏如流,致使齐国日益强大;刘邦没有为自己贪恋女色找借口,而是虚心听取樊哙张良的建议,封锁秦宫、驻军霸上,终于战胜项羽成就霸业;唐太宗没有为自己偏听偏信找借口,而是以魏征为镜,谦逊地采纳魏征的逆耳忠言,因而创造了繁荣昌盛的”贞观之治”。
二、思考下列两则素材如何多角度运用
1.两位雕塑家
有两位雕塑家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可是两人谁也不服对方。两人时常对着记者互相批评:”他最近的那个作品,手部的雕刻太匠气了!”要不然就是:”他的刀法过于粗糙,都不知道雕的是个什么!”这两人不相往,却又密切关注彼此的一举一动。
有一次,其中一位雕塑家为了赶上一个国际大展的展出时间,在工作室中连续雕塑了三天三夜,对外界的一切都不闻不问,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工作室里。
就在雕塑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有一位朋友看他,这时雕塑家正在用刀修饰雕像的肩膀。朋友似乎有话要说,但是还未开口,雕塑家就忽然大叫出声:”我那个死对头,一定又会在这个部位鸡蛋里挑骨头的!”朋友不解地问:”你既然知道他会批评这个地方,却又为什么不先修正好呢?”
雕塑家微微一笑回答:”我就是要让他挑剔才这么雕刻的,如果他不再批评我,那么我的创意也就没有了。”
朋友这才开口说:”可是, 他昨天心脏病发作去世了。”雕塑家手里的刀”锵”的一声掉到地上。从此,这个雕塑家再也没有独具创意的作品出现了。
【运用方向】
(1)方向一:镜子
李世民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要想看清楚自己的模样,要看清自己的脸是否干净,就需要一面镜子。人要看到自己的思想是否端正,艺术是否有瑕疵,就需要身边有敢于说真话、提出批评的人。只会说奉承话的人,对你的进步提高没有任何帮助。故事中的雕塑家没有去怨恨爱挑他毛病的死对头,而是把死对头当做自己的镜子,以鞭策自己进步,这是非常明智的态度。
(2)方向二:内因与外因
人的进步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勤奋努力。但是,如果一个人闭门造车,不与外界沟通,即使很勤奋努力,但未必就选对了方向,走对了路。所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要忽视他人对自己的引导和批评。从辩证法的角度说,自身的勤奋努力,是推动一个人前进的内因,而他人的引导和批评,则是推动一个人前进的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一个人要在勤奋努力的同时,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故事中可见,雕塑家是深明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不但不怨恨死对头对他的批评,甚至有意期待他的批评。每一个渴求进步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态度。
(3)方向三:虚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虚怀若谷的人,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听进去批评的话语。故事中的雕塑家就是有这种胸襟的人。虚心是一种优良品质,可是,真正能够做到虚心的人却并不多,能够坦然面对他人的批评,特别是错误的批评的人就更少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从而不断进步。
2.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
郑丰喜是台湾人,出生时右腿自膝盖以下,前后左右弯曲,左腿自膝盖以下突然萎缩,脚板翘上。他的母亲悲痛不已,当场晕了过去。在祖父和妈妈的细心照料下,郑丰喜慢慢长大。6岁时,祖父去世,郑丰喜被父母遗弃,跟随耍猴卖药的赵老伯流浪卖艺。8岁时,郑丰喜跟哥哥在距家数里外的鸭寮放鸭,以维持生计。一次,遭遇狂风暴雨,大水泛滥,郑丰喜差点被淹死。而他最终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生存了下,还争取上了学,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中学校长和矫正医院徐院长的支持和鼓励下装上假肢后,他不怕摔破手脚,学会了骑自行车上学。为完成中学学业,郑丰喜到处打工。他以一篇《汪洋中的一条破船》参加征大赛,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很多人表示愿意资助他完成学业,而他不愿过多依靠他人。后郑丰喜圆满地完成中学的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后,郑丰喜回到家乡的中学任教,立志建设图书馆,深得乡亲和学生们的尊敬。他在妻子的支持下,续写完成自传体小说《汪洋中的一条破船》,发表后引起轰动,重版10次。他的事迹广为流传。蒋经国颇为关注郑丰喜,并予以褒扬,还建议他将书名改为”汪洋中的一条船”。1974年,郑丰喜列名台湾第12届”十大杰出青年”。
根据郑丰喜同名自传体小说《汪洋中的一条船》改编的电影造成空前的轰动,创造了极高的票房纪录,更一举囊括了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桂冠,在乡土电影刚刚回潮的当年可谓盛况空前,甚至影响到了内地的无数影迷。
【运用方向】(1)方向一:冷与暖
虽然普天下的父母都对儿女有着本能而无私的爱,我们也以各种方式了解到很多感人的亲情故事,但是,凡事总有例外。郑丰喜的父母把腿有残疾的儿子抛弃了,这是让人心寒的行为。不过,人间总有真情在。不幸的郑丰喜后遇上了像中学校长和矫正医院院长那样的好人,体会到了人间真情的温暖。
(2)方向二:感动他人
有些事只能感动少数人,而大多数人会无动于衷;有些事可以感动很多人,连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潸然泪下。郑丰喜的故事就属于后者。他的自传体小说重版次数之多、影响之大,以及依此改编的电影的影响度正说明了这一点。
(3)方向三:感恩之心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长大成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总会得到很多人的关爱与帮助。虽然郑丰喜遭到父母的遗弃,但社会给了他另外一个春天。他努力读书上大学,之后回乡教学,办图书馆,写自传等,都是他回报社会、感恩社会的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