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而弗居,做人大智慧
逍遥右脑 2016-04-27 08:51
《道德经》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也就是说,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功绩才不会泯没。老子的这番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如何居官做人的智慧。
居功为何不能自傲?仔细想来,有以下几条原因:
首先,“功”是人为设定的东西,既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也有一定的主观性。对功的评价也很难有一个完全科学的客观标准,比如现在许多企业实行的年终评比,这种设定先进比例,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能够保证评出的先进都很过硬吗?没有评上的人能够服气吗?显然是难以做到的。
其次,从经济学原理来看,也不能居功自傲。经济学是解决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的。比如陆地上的空气是无限的,很少因为空气而发生纠纷的案例。而名利则是一种有限资源,因此发生纷争的案例在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古时候因功封王封侯,赐地赏银,这些都是人们羡慕和追求的东西,而国家的财物和土地是有限的,你多得别人就会少得,别人若想多得,就要想办法让你少得,于是就出现了嫉妒、夺权、去位、陷害、谋杀。因此,要想保住荣华富贵,就不能居功自傲。有时候,居功不傲都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如果骄傲的话,那只会加速败亡。因此,有些时候激流勇退乃是明智之举。
其三,从政治学的角度考虑,居功也不能自傲。无论是宋朝的赵匡胤,还是明朝的朱元璋,在夺取天下之后,都要处理那些同生共死、浴血奋战、劳苦功高的开国元勋,只不过他们采取的方式略有不同罢了。赵匡胤的方式比较柔和,他用“杯酒释兵权”的策略,为开国元勋们留了一条生路,让他们远离权柄,颐养天年。而朱元璋采取的手段却比较残忍,开国元勋们大都被他找各种借口杀掉。这些开国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道理很明显。有些开国元勋功高盖主,如果他们居功自傲的话,哪个皇帝能容忍呢?还有些开国元勋培植自己的势力,则更是皇帝不能容忍的。另外,开国皇帝还要考虑基业长青的问题,如果继位的小皇帝年幼功薄,将如何指挥这些功高盖世的老臣呢?因此,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讲,如果能够做到居功不傲,自行收敛,将能起到很好的自我保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