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4-25 08:2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语重心长地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更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一、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主体论出发,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第一次真正科学地、彻底地、全面地解决了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和创新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就把唯物史观作为“吾党哲学的根据”(《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而坚持唯物史观就必须坚持群众史观,就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90年来,中国共产党这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积累了深厚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优良传统。
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党动员群众,依靠群众,获得了无穷的战斗力,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推动革命过程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民众的大联合”的主张。他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说,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在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他更加深刻认识和高度评价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提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抗战时期,美国军事观察组来华考察后,得出一个结论:国民党占有着大片的土地,而共产党则占有大片的人心。我们党正是通过密切联系群众,赢得民心,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党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醒全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是由于我们党充分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才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坚持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使之随着实践发展步伐和时代特征变化不断提升。我们党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了鲜明的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完成和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件大事”,取得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能够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做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在于能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党的90年历史表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消除脱离群众这个最大危险。
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否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这就要求我们牢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要倾听人民呼声,尊重人民意愿,反映人民意见,使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张和决策顺民意、得人心,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要坚持一切工作从尊重最广大人民的意愿、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决策的最高准则;就要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使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就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加快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统筹协调、相得益彰;就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走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尤其要深入到社会问题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了解群众需要,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群众矛盾;就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建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可靠制度保障。
然而,时下有的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公仆意识缺失,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对群众危难视而不见。这些脱离群众的现象,会伤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执政的基础,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离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事业就可能受到极大的危害。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深刻教训之一,就在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未能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结果导致社会主义严重偏离正确轨道,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和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中蓬勃发展,日益显示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正确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自觉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历史证明,只有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最广大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切积极因素才能竞相迸发,一切有利于造福于人民的源泉才能充分涌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全方位展现。
三、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必须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恩格斯在讲到历史发展动力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时候指出:“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地??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49页)这就是说,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着社会发展趋向,体现着社会发展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就要植根于人民,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推进实践和理论创新,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要在中国具体化,即指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而且要使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即上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这个开拓性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面对诸多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从人民中吸取智慧、凝聚力量,突破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实践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邓小平文选》第1版第3卷第382页)我们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每一项重大改革决策措施,从农村改革到经济建设,从基层民主到社会管理,从决策部署到实践推进,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从人民群众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都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的产物。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善于把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使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成为理论创新最深厚的源泉,赋予了党的创新理论鲜明的实践特色。
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需要更好地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需要尊重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和他们在实践中所表达的时代先声,尊重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对理论发展提出的新需求,尊重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各种愿望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益。当前,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经常地大量地表现出来;同时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应对这些考验和风险,就必须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不断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及时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光芒与实践创造总结提炼升华为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