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好题速递训练(有答案)

逍遥右脑  2013-01-27 12:27



2013年高三备考语“好题速递”系列(22)

一、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已,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好材料,《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诗歌颈联运用 的表现手法,刻画孤桐的形象。1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二、下面的言,回答问题。21分
单箭易折,众箭难断
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不及糜鹿;飞?之高,不及燕雀。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人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首,不可离也。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将玩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如是则其身安若泰,寿如箕翼,他人安得而侮之哉!故自古圣贤,未有不先亲其九族,然后能施及他人者也。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殊不知身既孤,人斯戕之矣,于利何有哉?昔周厉王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苟为独居,斯可畏矣。”
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犹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昭公不听,果及于乱。
华亥欲代其兄合比为右师,谮于平公而逐之。左师曰:“汝亥也,必亡。汝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汝何有?”既而,华亥果亡。
(选自司马光 《 家范 》)
1.下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捍:捍卫
B.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 亲:父母,亲近的人
C.故君子以为比 比:比喻
D.谮于平公而逐之 谮:说人坏话,诬陷别人
2.下面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B.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谷中者
C.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必不可,君其图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3.下面对内容及方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门见说人若不抱成一团就会被异类吃掉,接着又用树木枝叶与根干的关系作比喻。
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连戎狄都知道保住自己祖业的重要性,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
C.作者提到甥舅、婚媾、姻娅等关系,是说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所以又用这些关系作为辅助。
D.本说理清楚,论据充分,言辞恳切,正反阐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把上面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 )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 3 分)
译:
( 2 )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 3 分)
译:

( 3 )亲之以德,皆股肱也。(3分)
译:
5.本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而举例论证最为突出,请概括本运用了哪些事例对论点进行了论证。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散,按要求答题。( 17 分)
家 之 恋
乔安娜 • 门特
①11月的一天下午,昏暗的光线伴着寒风透过光秃秃的树枝,在我家的窗户上投下了一张黑色的网。微弱的光线渗进室内。屋里,父亲沉重的躯干颓然倒在椅子里。房中一片寂静。我不时抬起头注视着父亲的腹部。我看见它轻微地起伏,运动神经仍在工作。他坐在一张已磨损的特制的桃色丝绒椅子里,衣服上油墨斑斑,周围放着报纸和其他杂志。右边的茶几上放着一盏灯和几星期的《奥马哈世界先驱》,左边的杂志架上塞满了一年的《全国地理》,上面又堆放着《时代》《内布拉斯加农场主》,而更多的是《世界先驱》。所有这些报刊上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土。有时当我用吸尘器打扫时,我故意把吸尘管对着他和报纸吓唬他,或者就干脆在他手臂上吸尘。这使他开怀大笑。我很喜欢他能这样,我喜欢感到父亲仍然在那儿并且伸手可及。
②突然间,他莫名其妙地紧张起。他的头和双手一起抽搐,同时抓起弄皱了的报纸。当他用颤抖的双手试图举起报纸阅读时,又开始了那特有的“沙沙”响声。下面就是他读报的样子。运动神经开始工作,双手拿起报纸,头开始颤动着向前倾,并且和手一起愈愈往下沉,眼睑一张一闭,直到报纸掉在腿上,随后运动神经又停止工作。有时他一连几天都看同一版报纸。但是,正如他说的,“生活对我说总是崭新的。”
③他与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前相比判若两人,那时他还未得震颤性麻痹,是一位高大、黝黑、膀宽、眼睛碧蓝的德国人。而现在他却永远地弓腰驼背,突出的眼睛越过总是滑到鼻尖的眼镜上端,直勾勾地盯着什么。左脚吃力地拖荡着,步履维艰。最近三年里,他脸部肌肉失控,时而不由自主地弄出嘈杂的声响,但仍然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动。他读报时坐的椅子的弹簧已经断裂。他习惯在上床时让两百磅重的身体一下子倒在床上,把床架也弄断了。我们的家庭就是如此地望着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而度过了十三年。父亲变糊涂已有六年。我和母亲认为这是件幸事,因为他似乎不再去注意岁月的流逝及其对他的影响。正如他有时说的,“我仅仅是在这儿打发时光。”
④但在我们家里总要有人照看他,主要是我母亲。她默默地在实现1940年11月22曰的誓言同甘共苦,白头偕老。她俩是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玻利斯物价管理办公室工作时结识的。婚后第四年当共和党=削减=开支时,物价管理办公室关闭了。母亲跟着父亲回到了内布拉斯加的家乡。在这儿他们养育了五个孩子。母亲常常告诉我,过去他们一起生活得多么幸福。她多么为他而感到自豪!他具有她想在一个丈夫身上找到的一切品质:洒脱、善良、虔诚,是一位她能在众多方面依赖的人。
⑤现在关系变了。父亲成了一个要全部依靠母亲的人了。以前生活中的许多乐趣一去不复返。母亲挑起了曾经由父亲承担的照料家庭的重担,还要额外地添上照看父亲(这是非常花时间的),和干全曰工作。所有这一切都要一位五十九岁的妇女包揽,实难想象。我的两个弟弟无知透顶,他们竟指责母亲对父亲缺乏同情,建议母亲花更多的时间与父亲做伴。我想说的是:要知道,正视死亡不是件容易的事。人们喜欢抱抱婴儿,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因为他们是生活中的新生力量,然而我们中间又有谁愿意看着死亡之神一步步走近我们爱着的人呢?母亲过去和现在都一直爱着父亲,而她的爱并不是能轻易被两个弟弟所理解的那种简单的爱情。她把爱留在记忆中,爱使她照料好一个空荡荡的家,一个失去精神的灵魂。她与他在新的关系中同舟共济。就像一位母亲尽管看着自己的孩子不幸地死去,她还是深深地爱着。
1.从第一段写父亲身边摆设(画线处)的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 4 分)
答:


2.父亲变糊涂了,“我和母亲认为这是件幸事”。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 4 分)
答:


3.请简要分析 “母亲”的形象( 4 分)
答:


4.从全的内容看,作者的“家之恋”是怎样表现的?请有条理地回答。( 5分)
答: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1)反衬。
(2)诗人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梧桐树天生枝繁叶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晒越壮,具有献身精神的特征(1分),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壮志理想。(3分)
二、阅读下面的言,回答问题。21分
1.答案:B。爱,相亲相爱
2.答案:C。表手段、方式,译为“用他,靠他”。A,前者,“是”;后者表转折,却;B,前者“将要”;后者表并列;D,前者表祈使、希望语气,还是;后者代词,自己。
3.答案:C。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阿豺是戎狄之人,尚且知道宗族要互相保护才能强大的道理,何况是我们中原内地的人呢?
4.(1)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 3 分)
译:哪里只是为了清楚明白和秩序井然以达到表面上的繁荣景象呢?(徒,只是;粲然,明白清楚;荣观,(表面上的)繁荣景象)
(2)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 3 分)
译:那些愚蠢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抛弃九族,疏远自己的兄弟,想用这种方法使自己独占利益。(然,这样;远,疏远;专利其身,自己独占利益)
(3)亲之以德,皆股肱也。(3分)
译:用仁德去亲近本家公族,(他们)都会成为你强有力的辅佐。(亲,亲近;以,用;股肱,比喻义,强有力的辅佐;句式的明确)
5.答:以吐谷浑阿豺以折箭告诫后人宗族要互相保护才能强大,从正面论证了观点。同时用周厉王弃九族而灭亡、宋昭公去群公子而及于乱、华亥谮其兄而后亡等事例,从反面论说不相保的严重后果,以论证中心论点。
三、阅读下面的散,按要求答题。(17分)
1.从第一段写父亲身边摆设(画线处)的字中你读出了什么?(4 分)
答:①“所有这些报刊上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土”,说明这些报刊父亲其实是看不了的;②看不了但还是给父亲准备好,因为读报刊是父亲平时唯一的生活内容,表现了家人对父亲的关爱。
解题指津:1)“看不了报纸”(因神智衰退无法看报)。2)“关爱”。两点内容,每一点2分。
2.父亲变糊涂了,“我和母亲认为这是件幸事”。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 4 分)
答:这并非家人对父亲无情,其实“我”和母亲都是在替父亲着想,这是对父亲爱的表现(2分),因为精神的丧失可以“使他不再注意岁月的流逝及其对他的影响”,可以减少他的痛苦(2分)。
解题指津:“糊涂”与“幸事”表面上是一个矛盾,实则表现出了爱。注意情感态度的倾向性。
3.请简要分析 “母亲”的形象( 4 分)
答:母亲是一位对自己的丈夫有着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妇女(妻子)形象(1分)。突然降临的不幸并没有动摇她对丈夫的爱(1分),她一方面承担着繁重的劳动,一方面又要以特殊的心情和方式照料丈夫(1分)。即使这样,也仍然不尽能为儿女理解(1分)。
解题指津:1)对形象作定性表述,如“妇女”“妻子”。2)从多层面概括形象特征,如勤劳善良、忠贞不渝(对爱情)、温厚宽容(面对子女的误解)。
4.从全的内容看,作者的“家之恋”是怎样表现的?请有条理地回答。( 5分)
答:①作者将自己对家的深情寄寓父亲和母亲两个具体的人物身上。(2分)②表达了对在病榻上度过了十三年生涯但每况愈下的父亲深沉的爱和对含辛茹苦的母亲的崇敬之情(2分)。③这种情感体现在对具体事情的描述,而非空洞地抒情,作者描述这些人与事时,自然而然流露出对家的爱(2分)。
解题指津:也可以从父亲、母亲和我等三个角度表述,应将符合题干的主要信息加以概括、整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形(含答案)
下一篇: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试题及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好题速递训练(有答案)】相关文章
【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好题速递训练(有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