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有答案)3

逍遥右脑  2013-01-24 12:09



(天津卷)三、(12分)
下面的言,完成9~12题。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
(选自《小仓房集》,有删节)
【注】①此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意寄墓志无一字及医 意:猜测
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执:拉住
C.貌袭之,道艺两失 袭:承袭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
9.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A项的“意”应该是“意料、料想”的意思。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
A. 使工以药淬之

B. 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C. 盖将其变者而观之

子不尊先人于白无一人之上
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言虚词在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的第一个“以”为目的连词,“用”,第二个“以”为介词“用”。B项的两个“之”都是助词。C项的第一个“于”为介词,“到、在”,第二个“于”为介词,表被动。D项的第一个“其”为副词,“大概”,第二个“其”为代词,事物。
11. 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A.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筛选中信息的能力。B项与“反对重理学轻技艺”无关。
12. 下列对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 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 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 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1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的分析是错误的,应该是“痛惜的是他的后人竟然忌讳而不愿宣扬,甘心舍弃你祖父神奇的医学成就”。
13. 把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虽子之仇,无异词也。(2分)
(2)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2分)
(3) 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4分)
13.【解析】本题考查言的翻译能力,第一句的关键词是“虽”“ 词”。第二句的关键词是“以”“ 传”“ 所共信”。第三句的关键字是“活:使……活”“ 所以:……原因”。
答案:(1)即使是你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2)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为过世的祖父作传。
(3)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附译
天生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可是他的儿子或是孙子却一定要把他推入必然朽灭的地方!这就是我忧愤地悲伤的原因啊!所谓不朽的人与事物,并不一定光是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后弈的射技、弈秋的棋艺、俞拊的医术,都是可以不朽的。假使一定要等到出了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的话,那么古往今的人间哪里能够有如此众多的周公、孔子这样的人呢?!
你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一位不朽的医生,在活到高寿的时候不幸去世了,我正想着要收集记述他的概要事迹,用使他永传不朽,可没想到你寄的墓志铭中竟然没有一个字涉及医学,反而把他依附到了陈恭先生讲论理学一类的事情当中什么什么的。唉!从此一瓢先生就要不被传扬了!要淹没了!
任何学问都贵在身体力行,而不在于口头讲论。神圣的学问没有哪一种比得上仁学的了,先生能够凭着他的医术施爱于大众,使他们没有因病而早死的不幸,这就是孔子的“老人,要使他们晚年安心;年轻人,要使他们归向仁学”的学问啊!从自己的现实地位和情况出发去实践仁学,有什么比这更为高尚呢?!那么何必舍弃这个去追求别的东西呢!王阳明功勋卓著,胡世宁还讥笑他多了一项讲论理学的事情;恭先生又照样去从事它,在我的心里依旧认为是不对的。然而,恭,是位高官;你的祖父,是位平民。高官要是借助平民抬高自己,名声就会很好;可是平民要是依仗高官使自己也显得地位尊贵,就太浅薄了。如果拉住路上的人然后问他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你的仇人,也没有不同的意见;又问他说:一瓢先生大概是位理学家吧?即使你的亲人,也有不同的意见。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实给先人立传,却用人们都怀疑的事实给先人立传,只怕是因于“技艺上的成就位次在下”的说法而去做那计较名位的事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中有实践特点的学术啊!精心地探求技艺,哪种技艺不属于仁道?!表面上符合仁道,仁道和技艺两者都会被丢弃。燕王哙和子之哪曾没有依托尧舜禅让的故事宣扬高尚?!可是最终却被木匠与造车之人所嘲笑。医术作为一门技艺,尤其不能轻易谈论;神农氏开创了它,黄帝光大了它,周公让家宰兼管着它,其中的道理一直通向神圣的境地。如今天下的名医绝迹了,只有讲论理学这一类的人仍然没有绝迹的原因是什么呢?医疗的效果会立即表现出,所以名医在一百个医生中也没有一个;理学讲论之时没有依据,所以浅薄的儒生到处都是。你不把先人尊奉到百无一人的人物当中,却反而使他被贬低到了到处都是的人们当中,真是大错特错啊!
我从前曾经患了病、病得很重,生命已处于危险之中,那时即使有十位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朱熹这样的理学家又有什么帮助?!可是先生独独能用一药物使我活命,这就是我从心里折服而且实在地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啊!料想此外一定有可以用救助世人、可以用使世人长寿的奇特医案和良方,要是记述下并使之流传下去,定会高出程朱“语录”中的陈腐言论极其之多。可是你竟然忌讳而不愿宣扬,甘心舍弃你祖父神奇的医学成就而把他依附到臭腐的理学之中。这样,在理学界未必能够增加一个虚假的席位,但医学界却反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人物了。难道不荒谬吗?!难道不令人感到痛惜吗?!

(全国新标卷)(一)言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言,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之族叔?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言实词在中的含义的能力。
【方法点拨】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阙:过错、缺点。
【答案】【D】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中信息的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答案】【C】
6.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内容的能力。
【方法点拨】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如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答案】【A】
7.把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答: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答: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答案】(1)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 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浙江卷)(一)阅读下面的言,完成16—20题。(19分)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解析:B而又辱之,辱:敬辞,屈尊给我书信。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
解析: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C前一个远指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是所字结构,当助词。
18.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字的请求。
D.本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的不同看法。
解析:C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并非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字的请求。
19.用“/”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解析:断句应结合上下,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答案示例: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把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解析:注意判断句的翻译,“安”表反问,答案示例: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
解析:“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工”是“工巧”的意思,“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答案示例: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浙江卷)(三)阅读下面的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论语的仁爱观, 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第一种,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第二种,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回答说:)“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而唐人的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重庆卷)三.(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完成第8—10题。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已破,贼方聚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①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注]①?(cuõ):铡碎的草。②绐(dài ):欺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
B. 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
C. 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D. 王命秣者加?豆,不为止 为:因为
8. 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言实词在中的意义的能力。根据上下语境,推出“部”为“统率”意。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9. B【解析】本题考查归筛选中信息的能力。全部表现战马“义”, ①③⑥均为他人谈论马,不是马自己的表现,自然也不属于“义”的范畴。

10.下列对原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10.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1)把第三大题言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3分)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是要抓住关键词(1)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数:斥责。委:丢弃。再就是反问句,要译出语气特点,表达出原的情感,同时对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言要顺畅。(2) 是:这。祝:祷告。其:他。
翻译 ①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 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里吗?” ②这天将要回家, 听见有异物在中长叫, 木商惊骇地祷告说: “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果然)如他所说。

(2)用余线(/)给下面的言断句。(3分)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解析](1)考查对浅易言断句的能力。言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断句时应结合上下,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答案: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高一语暑假精粹作业天天练17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⑴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⑵ 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5) ,塞上风云接地阴。
(6)沧海月明珠有泪,
(7)画图省识春风面, 。
(8)过去的评论家说杜甫的《登高》为“杜诗七律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诗中能集中表现作者忧国伤时的一联是: , 。
(9)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剑阁峥嵘而崔嵬的两句是:
, 。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3分)
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情节、 、 。《老人与海》塑造的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的一句话: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下列几句话中,加点的谦辞和敬辞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B.犬儿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嘛!
D.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二、内阅读(19分)
4.选出下列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过了目好送
过”??这是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问话,意在表明自已能干,办事周到,也充分表现了她
的机变。
B.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这是人物
的行动,表现了“初出家门时的我”明朗欢快的心情。
C.我在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
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的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
限的幸福。??这段祝福景象的描写,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吃人罪恶的愤懑,也表现了
作者对鲁镇的未寄予了希望。
D.“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
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的
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和划线的句子。(6分)
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
⑵不爱珍器重宝,以致天下之士 爱
⑶于其身,则耻师焉,惑矣。 惑
⑷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因
⑸积土成,风雨兴焉 焉
⑹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而
⑺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
6.以下关于《红楼梦》和《高老头》的情节介绍,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贾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修建了大观园,里面楼台廷阁、水花鸟,样样都有。元春叫家中的姐妹寡嫂以及在姐妹丛中长大的宝玉,一起住进了园中。贾宝玉住的是怡红院,黛玉住的是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苑。
  B.当拉斯蒂涅向雷斯多伯爵夫人介绍自己是鲍塞昂夫人表弟的时候,雷斯多伯爵的大门马上就打开了,但当他提到高老头的时候,雷斯多伯爵觉得有损贵族的身份,马上大门又关上了。
  C.有个姓王的小官当年依附王夫人的娘家,认了同宗,后家境败落,他家的岳母刘姥姥便到贾府求助。刘姥姥费了一些周折,才见到了管家的王熙凤,王熙凤抹不开脸面,就送给她二十两银子。
  D.王夫人在大观园中拾到了一个绣春囊,认为是伤风败俗,她又羞又气,命令王熙凤抄检大观园,结果晴雯等一些丫鬟被撵出荣国府,当时晴雯正生病,回到家中不久就病死了。
  E.宝玉将要娶宝钗的事情被黛玉知道了,她精神恍惚,病情加重,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此时贾府中的人们都在忙宝玉的婚事,没有一个人看望病中的黛玉。黛玉把过去的诗稿和宝玉送的手帕都付之一炬,带着满腔幽怨去世了。
7、简答。(任选1小题,1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了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请简要叙述这两件事。
(2)“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都是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所唱的《葬花吟》,请简述一下林黛玉因何事而唱这样的诗句。
我选的是第 题
答:

三、外阅读(43分)
阅读下面字,完成题目。(6分)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8、从原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的现象。
9、以下理解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    )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①两首诗从内容上看,都属于 诗。(2分)
②古诗中的一些意象有特定的用法,这两首诗写到的共同的意象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不同的寓意?(4分)
    
    
1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各题。(9分)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南(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⑴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犯笑侮 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B.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C.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D.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
⑵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
A.①素善留侯张良      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非能水也          ②天下云集响应
C.①辱书云,欲相师     D.①不耻相师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⑶对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歌颂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的行为,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
D.说明自己被贬越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
12、阅读下面一段言,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戴盈之①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②未能,请轻之,以待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③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年?”
——《孟子•滕公下》
【注释】①戴盈之:人名,宋国大夫。②兹:年。③攘;偷。
  将段中的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面各题(17分)
穷  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帆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冉娜站起,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起,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
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的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五个孩子了,闹着玩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嗳,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嘛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告诉你说,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没有碰到过。还打鱼呢?活着回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呛,可有什么办法呢!”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吧,要不然孩子醒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快点去呀!”
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不愿意吗?你怎么啦,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

13.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冉娜的形象。


14.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15.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穷人”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



1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大作家的小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它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打动着读者的心。
B.小说以女邻居西蒙的死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既赞颂了人世间美好的品质和行为,更控诉了社会的不平和罪恶。
C.小说十分讲究情节构思,开头以平常的生活场景起笔,结尾则陡起波澜,出人意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D.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写女主人公将孩子抱家中后激烈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
E.渔夫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收养邻居孩子问题上他跟妻子不谋而合,这一情节强化了小说的主旨。

四、(70分)
17.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
常言道:谎话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又常言道: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可《红楼梦》里有句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有个成语马上附和“以假乱真”。有不少人把坚持“说真话”作为一生的追求,有人挺身揭示真相留给世人诸多感慨,也有人用“真实的谎言”演绎出感天动地的故事……生活中的真真假假啊,其实很难一言以蔽之!
读了上面字,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实际,自定立意,以《真假之辨》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
参考答案

1、(12分)略
2、(3分)人物、环境。(2分)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内容基本上对就可以给1分。)
3、(3分)B
4、(3分)C,错在“也表现了作者对鲁镇的未寄予了希望”。
5、(6分)⑴不必:不一定 ⑵爱:吝惜 ⑶糊涂 ⑷因:凭借 ⑸焉:兼词 “于此”“从这里”或“在这里” ⑹而:表修饰(3分,每小题0.5分)
⑺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3分,异1分,状语后置1分,语句通顺1分)
6、(5分)DE
D(应为傻大姐在大观园中拾到了绣春囊,被邢夫人发现。)E(李纨和探春曾前去探望。)
7、(5分)(1)贾宝玉一出,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将各种东西摆了,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贾政大怒,说将一定是个酒色之徒,因此大不高兴。
(2)黛玉葬花:林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恶言相对,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十分懊恼。次日,见园中落花无主,乃荷锄葬花,并赋“葬花词”,以遣愁思。宝玉追寻黛玉到花园中,向黛玉诉说衷肠,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
8、 B 【分析】A项中“植物的叶子”所指范围太大,从原看,并不是所有植物都会发生睡眠现象,因而A项可以排除。C项中的“所有豆科植物”所指范围仍然偏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豆科植物都会发生睡眠现象,仍有以偏概全之嫌。D项的“豆科植物和捕蝇草”也不符合原意思。原只是说“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捕食苍蝇等昆虫”,并没有说捕蝇草有睡眠现象,因而D项也与原意思不符,也可以排除。
9、 C 【分析】A项“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与原意思不符。因为原中只是说“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配糖体”,“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所以A项可以排除。B项“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与原意思不符,原只提到“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并没有说它的安眠物质也是配糖体,因而B项也可以排除。D项“目前……‘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与原意思不符,因为原最后一段中提到“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说明这种农药还没有研制出。至于“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睡眠阻断剂还只是处在实验阶段,原中有“实验结果”,说明D项不符合原意思,也可以排除。
10、(6分)(1)送别诗(2)水。上一首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这与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下一首借流尽年光的“宫前水”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沧桑变化的感慨。
11、(9分)⑴ D (“过”过分、太甚)⑵例①是“以……为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例②“用眼看”,名词作动词, D.与例句完全相同。A.①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②名词活用作动词;B.①形容词用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C.①“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单指作者,无活用;;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⑶ C(A.“自喻”不正确;B.不含“自己”;D.没有表明处境的意思。)
12、(5分)参考译:
戴盈之说:“税率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和市场的征税,今年内还办不到,请让我们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彻底实行,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告诫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请让我先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彻底洗手不干。’——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于道义,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13、(4分)冉娜是一个穷苦的渔妇。她勤劳质朴,热爱家庭,关心丈夫和孩子;她心地善良,在自家生活已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毅然收养了女邻居遗留下的两个孩子,表现出崇高伟大的爱心。
14、(4分)①铺设背景,渲染气氛。故事发生在一个风暴肆虐、又黑又冷的夜晚。②推动情节的发展。渔夫打鱼迟迟不归和最后一无所获,冉娜担心外出察看天气,女邻居悲惨死去,都与风暴有关。③衬托人物形象。恶劣的天气加剧了渔民夫妇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们善良的心灵,美好的行为。(答对两点即可)
15、(4分)①小说写的是发生在穷人之间的故事,渔民夫妇和女邻居都是穷人,以“穷人”为题切合人物身份。②与经济上的贫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小说主人公精神上十分富有,心地无比美好,以“穷人”为题突出了人物形象。
16.(5分)B C
17、略
参考译:
承蒙您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在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象这样的隋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或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面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象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2年17个省市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形(含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有答案)3】相关文章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有答案)3】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