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湘教版高考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复习试题

逍遥右脑  2013-01-23 18:37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能演练:第十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


一、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第1~3题。
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
3.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
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
解析:第1题,土地荒漠化会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荒芜。第2题,西北、华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第3题,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途径。
答案:1.C 2.A 3.B

(2012•海淀模拟)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右图)。建国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完成4~5题。
4.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用水       B.沙漠广布
C.过度放牧 D.气候干旱
解析:由材料可知,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导致下游出现绿洲消失的现象。
答案:A
5.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
①放弃全部耕地 ②合理调水 ③加强能建设 ④恢复自然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合理分配河流的水量、恢复植被是治理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答案:D
6.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甲、丙两地所处地带相对平坦,坡地径流较缓,丁地位于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而乙地为耕地,位于河谷地区的陡坡、河流上游地区,植被条件较差,最易发生水土流失,也最应退耕还林(草),加强水土保持。
答案:B
二、综合题
7.(2012•沈阳四校协作体联考)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的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解析:第(1)题,由统计图可直接得出结论。第(2)题,由于深居内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高环绕盆地,以风积地貌为主;河流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由于绿洲地区过度樵采和水资利用不当使新疆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第(3)题,可从保护植被、合理放牧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1)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环绕盆地,以风沙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过度樵采和水资利用不当。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表为我国主要径流带年降水量分布表。据此回答1~2题。
径流带AB过渡带CD
年降水量()<200200~400400~800800~1 600>1 600

1.表中A、D径流带所在地区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利用 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 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 海浪作用
2.对表中B径流带所在地区国土整治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治土地荒漠化
B.合理砍伐森林,防治水土流失
C.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
D.合理利用水资,发展瓜果棉等特色产业
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A径流带年降水量<200 ,为干旱区,D径流带年降水量>1 600 ,为湿润区。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区以流水作用为主。第2题,B径流带年降水量为200~400 ,为半干旱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区。合理确定载畜量是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可行性措施,该地区自然条件不适宜育林,由于缺水,所以不宜发展种植业,无法进行大水漫灌。
答案:1.B 2.A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

3.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不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
解析:第3题,热带荒漠面积最大的是非洲,本格拉寒流在非洲大陆的西南侧。第4题,①为亚洲的荒漠分布,④为南美大陆的荒漠分布,亚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南美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
答案:3.B 4.D
读某区域图,回答5~7题。

5.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丝绸之路上,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土地荒漠化加剧
D.受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
6.N湖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地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的主要补给水及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地下水 夏季 B.冰雪融水 春季
C.冰雪融水 夏季 D.地下水 秋季
7.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番茄,这里是世界上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分布在河谷地区
B.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C.土壤贫瘠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因素
D.瓜果、蔬菜的含糖量特别高
解析:第5题,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土地荒漠化加剧,古城最终被沙漠侵吞。第6题,图示区域属于内流区,且N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是高冰雪融水和夏季的地降水;地潜水位夏季最高,而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第7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蔬菜、瓜果糖分的积累。
答案:5.C 6.C 7.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和该区域三种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埋深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南地区
9.三种植物在图A所示区域的分布海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芦苇、梭梭、红柳 B.红柳、梭梭、芦苇
C梭梭、芦苇、红柳 D.芦苇、红柳、梭梭
解析:第8题,图B中的植物都是耐旱植物,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第9题,图A中,丙处地下水埋深最小,接近于地表,故该处分布着图B中地下水埋深最小的芦苇;同理,甲处地下水位距地面最远,分布的应是图B中地下水埋深最大的红柳。
答案:8.B 9.B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0~12题。
1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取石 D.环境污染
12.根据江西丘陵区的自然条件,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首先应该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解析:第10题,“红色荒漠”现象和酸性红壤、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关系密切。江西丘陵多为有较薄红壤覆盖的石质地,坡度大,降水多且集中,流水侵蚀强烈,表层土壤一旦被侵蚀掉,石质裸露,就会出现“红色荒漠”。第11题,“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第12题,针对江西丘陵自然条件的特点,从地形、降水特点、植被覆盖率、水特点、土壤等方面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应加强综合开发。
答案:10.C 11.A 12.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11年6月17日是第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林木维系荒漠生机”。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晋、陕、内蒙古地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 310多万。本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1)比较图中Ⅰ类型侵蚀区与Ⅱ类型侵蚀区外力作用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4分)
(2)简要分析图示地区土地退化对周围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3)请将下面导致绿洲环境恶化的字母与图中数字代号和内容相搭配。(10分)

A.农业系统恶化,粮食产量减少
B.内流河下游流量减小
C.砍伐绿洲或冲积扇周围的固定沙丘的植被
D.土地盐渍化
E.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Ⅰ类型侵蚀区与Ⅱ类型侵蚀区外力作用的差异主要由它们所处地区的气候所决定的。第(2)题,内蒙古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为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提供了物质,黄土高原流失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第(3)题,注意前后的因果关系。
答案:(1)Ⅰ类型侵蚀区主要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以风力侵蚀、沉积作用为主;Ⅱ类型侵蚀区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2)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使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
(3)C B E D A

14.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1: 2011年11月11日,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沙棘产业专项发展基金”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新闻中心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我国以沙棘产业化治理荒漠化的进程迈向了新的高度。沙棘:学名醋柳,属胡颓子科,落叶性灌木或小乔木。其特性是耐旱,耐贫瘠,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治理荒漠化。
材料2: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
年份(年)19551965197519851995200020052010
荒漠化面
积(万公顷)67697189197.26257.8262.2262.2

材料3: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

(1)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因耕地、林地、草地退化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其人为原因有哪些?(10分)
(3)下列区域进行荒漠化防治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6分)
①南方低丘陵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带草原牧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露天矿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从材料3中可看出新疆是荒漠化面积最广的地区,主要是由于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原因造成的。不同地区对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是不同的。南方低丘陵实行退耕还林;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温带草原牧区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引起的,因此应控制数量,进而推行定居、轮牧制度。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应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防治。
答案:(1)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2)新疆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利用不当。
(3)①退耕还林 ②控制放牧规模,实行定居、轮牧制度 ③表土填埋复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3届高考地理单元复习训练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2012年秋期高考地理模拟试题(有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3届湘教版高考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复习试题】相关文章
【2013届湘教版高考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复习试题】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