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3-10 09:47
对“一国两制”的理解:
“一国两制”中的“一个国家”是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两种制度”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中国国内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首先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为各方所能够接受;
其次,它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问题引起的国际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式;
再次它是中国解决统一问题的基本国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
前提:一个中国
核心:祖国统一
两制:两种制度长期存在(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主体:社会主义
对台湾:比港、澳更宽松,可保留军队
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
1、酝酿: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实现三通和探亲旅游)
b.1981年,叶剑英谈话《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提出: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确立及运用:
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国两制”意义:
1、“一国两制”构想是这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策保证,它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回归:
①1984年,中英发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
①1987年中葡发表联合声明
②1990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不同: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虽然同属于国家统一问题,但两者的性质不同。
台湾是内政问题,香港、澳门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香港问题涉及外国侵略,必须恢复行使主权,因而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香港,其对外也必须以一个中国特别行政区的身份出现。
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只要完成了领土的统一,在国际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区出现,它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驻军与否是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重要区别之一。
鸦片战争 | 香港岛 九龙司1860年《北京条约》 | 1841年武力侵占;1842年《南京条约》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九龙司 | 1860年《北京条约》 |
帝国主义瓜分狂潮 | 新界 | 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
新中国成立后 | 不承认不平等的条约 |
2、澳门:
①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用欺骗手段强占澳门
②后来,买通守将,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
③擅自修城,设置机构,强行租占
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
根本原因:国力强大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
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群众基础——渴望回归
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1)香港、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上的重大事件。
(2)它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3)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港澳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 停止炮击金门: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①1987年,民间交往开始,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②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④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⑤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
(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收回。
(3)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海峡两岸分离至今。
前两次分离是外来侵略所致,第三次分离是中国内战所致,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所以与前两次相比有着本质区别。
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影响因素:
1、有利因素:
(1)强大的祖国;
(2)正确的方针;
(3)共同的信念;
(4)交流的加强;
(5)国际的公认。
2、阻力:
(1)一些国际势力的干扰;
(2)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
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取得突破性进展:
1、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良性互动,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推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
2、两岸恢复并持续进行协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3、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得以实现,两岸经济关系加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
4、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蓬勃开展,增进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5、两岸各界交往方兴未艾,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
6、两岸同胞共克时艰,加深了彼此感情。
7、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得到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和支持。
关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是两岸关系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衡性以及由于美国的介入而造成的中国统一大业的复杂性。
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来,台湾与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两岸关系经历了军事对抗、和平对峙、民间交流、分裂与反分裂等几个阶段。就目前而言,两岸关系有两条相反的主线:
一条是两岸民间往来与文化交流持续扩大,两岸经济互惠互补并走向一体化,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台湾民众对祖国与“一国两制”的认同增多;
另一条是两岸直航与完全“三通”仍未能实现,两岸政治僵局持续,台海潜伏着新的危机。
有学者指出了两岸关系中的美国:美国政府以霸权主义心态,从“美国至上”的利己主义出发,在战略上防范中国,在策略上支持民进党当局,竭力阻挠和拖延中国的统一大业。岛内的台独势力也据此挟洋自重,中国统一大业面临新的挑战。 关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是两岸关系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衡性以及由于美国的介入而造成的中国统一大业的复杂性。
海峡交流基金会: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1990年11月21日在台北成立。海基会是台湾当局为应付两岸关系发展和推行有限大陆政策的历史产物。
海基会采用“财团法人基金会”的形式,经费由“政府与民间共同捐助”。
海基会初成立时的定位是“以协调处理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地区人民往来有关事务,并以保障两地人民权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该会的主要工作有如下7项业务:
(1)两岸人民入出境收件、核转及有关证件签发补发。
(2)祖国大陆地区文书验证、身份关系证明、协助诉讼文书送达及两地人犯遣返。
(3)祖国大陆地区经贸资讯的收集发布,间接贸易、投资及其争议的协调处理。
(4)两岸人民有关文化交流事宜。
(5)协助保障台湾地区人民在祖国大陆地区停留期间的合法权益。
(6)两岸人民往来有关咨询服务。
(7)“政府”委托办理的其他事项。
海基会的首任董事长为辜振甫,秘书长为陈长文。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它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
海协成立以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有4项:
(1)逐步建立和发展与台湾岛内外民间团体和人士的联系与相互合作,发挥民间力量,共同促进两岸的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根据国台办的授权,协会将负责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有关团体进行联系,处理相关问题。
(2)将就合作打击台湾海峡海上走私、抢劫问题与台湾授权团体海基会具体商谈。
(3)协会如受到委托,也将协同有关方面与台湾授权团体或人士就处理台湾海峡海上渔事纠纷和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之居民及相关问题进行商谈。
(4)协会将积极为台湾岛内外各团体、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祖国大陆投资、贸易和其他交流活动的政策、法规等咨询和服务。同时也积极向祖国大陆有关方面和地方提供对台文化、学术、体育、科技交流等咨询。
汪道涵为海协会首任会长,唐树备为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为邹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