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政治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练习题(教科版含解析)
逍遥右脑 2016-02-26 18:39
八上政治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练习题(教科版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湘潭中考)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
甲:“哥们抽根烟”——乙:“真有味”
甲:“哥们嗑粒药”——乙:“真过瘾”
甲:“哥们一起干”——乙:“真刺激”
甲:“哥们一起坐牢了”——乙:“真后悔”
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 )
A.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
B.一切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C.不良行 为如不加以控制会发展成犯罪
D.受人唆使犯罪,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理解。甲、乙走向违法犯罪的过程表明,有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控制会发展成犯罪,故选C;违法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所以A的观点错误;B的观点太绝对;D的观点有悖法律常识,显然错误。
2.(2014•邢台沙河期末)未成年人杨某在校经常违纪,小错不断,并与社会上的混混结识,从骗取同学钱财发展到敲诈同学,最终因以暴力、胁迫方法抢劫他人财物而受到法律的制裁。2015年9月10日,被告人杨某犯抢劫罪被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三千元。上述案例中杨某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 )
A.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必然会走向违法犯罪
B.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成年人一样会被判刑
D.未成年人犯小错后,就不可能走向正道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杨某的演变告诉我们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容易演变为违法犯罪,A、D表述过于绝对,C与题意不符,B符合题意。
3.某中学生陈某和李某,在校期间,不听老师教育经常外出上网,夜不归宿,还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参与赌博。后来,两人因抢劫一名男生30元现金,被依法刑事拘留。陈某、李某的案例警示我们( )
①有不良行为, 又不及时改正,就极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②不良行为使人无视法律尊严,必然导致违法犯罪
③上网会导致犯罪,青少年应远离网络
④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不良行为并不必然导致犯罪,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远离网络的观点是片面的,②③说法有误,故正确答案为C。
【互动探究】上述材料说明了( )
①网吧是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根源,应禁止未成年人涉足网吧
②未成年人出入网吧一定会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③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 从 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④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提示】选C。
4.(2014•抚州乐安一中月考)16岁的小强整天闷闷不乐、乱发脾气、不与人交往、经常逃学、泡网吧、玩暴力游戏、小偷小摸,后因盗窃被拘役。以上材料揭示的道理是( )
A.家庭教育是未 成年人犯罪的最主要原因
B.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防范和法律意识
C.严重不良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
D.不良心理必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解析】选B。题干中小强的案例充分说明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所以我们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防范和法律意识,远离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活动。故正确答案为B。
5.“人孰无 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 提醒我们( )
A.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错误,不必大惊小怪
B.面对错误,我们只能听之任之
C.过则勿惮改,我们应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
D.人犯了错改了就行,不必在意是否再犯
【解析】选C。犯错在所难免,贵在态度。A、B、D是三种消极的做法,“正视”与“改正”才是正确的态度。故选C。
【知识拓展】知错就改的名言警句
1.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2.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
——斯大林
3.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法国谚语
4.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6.浪子回头金不换。
7.人不怕犯错误, 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
8.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二、情景分析题
6.2015年12月4日,四川某中学组织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普法宣传活动,张杰在看了漫画后,若有所思:
从这些漫画中,你获取了哪些有关预防违法犯罪的信息?
【解析】在知识方面,本题借助漫画重点考查了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途径与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能力方面,则重点考查了学生搜集、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应结合漫画内容,联系所学知识,从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预防违法犯罪的途径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等角度回答。
答案:(1)动手打架是一种不良行为,也是一种违纪行为;偷窃 是一种一般违法行为,持刀抢劫则是一种犯罪行为。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2)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3)“自 己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等观点是有害的,我们应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资料链接】法制宣传日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2001年以来,我国各地、各部门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在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通过举办座谈会、书画展、网上论坛,印发宣传资料,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制作播出专栏、专版、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传播了法律知识,弘扬了法治精神,促进了社会和谐。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逐步成为我国公民熟悉法律、认知法律、维护权益的有效载体,成为展示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树立我国良好法治形象的重要窗口。
三、实践探究题
7.小丁是某中学初三学生,一天,他持刀将同班同学小王刺死。小丁为何会下此毒手?原来,他经常受小王的欺负,但从没有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选择了报复。人民法院审理此案,小丁因父母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加之其系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坦白情节,获得从轻量刑,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
围绕上述案例,某中学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判断:小丁刺死小王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为什么?
(2)请你组织:事后,小丁和小王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系列化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避免悲剧重演。对此,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活动形式?
(3)请你行动: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解析】行为判断、行为引导是本题考 查的两大侧重点。第( 1)问属于行为判断,可依据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特征进行判断,小丁刺死小王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已构成犯罪。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组织法律宣传的能力,可从环境塑造、主题活动和法制讲座三个角度进行回答。第(3)问主要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直接回答即可。
答案:(1)犯罪行为。因为小丁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 刑罚处罚。
(2)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主题班会、辩论会 、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请律师或司法工作者来校举办法制讲座等。
(3)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过则勿惮改的优秀品质;增强法纪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