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2-01 10:18
认知心理学认为:解题是一个认知同化的过程,在解题中,解题者要把问题情境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就要对问题信息进行搜寻、调整和转化,使其与既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否则同化就不能完成,问题也无法解决。
解决物理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最常用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体法,整体法是把系统中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物体来处理,而隔离体法是把一个系统(或一个物体)分为几个部分来处理。但是,在解答许多有难度的物理问题时,常有这样的情况:无论采取整体法还是隔离体法都会处于两难境地,若采取整体法,物体间的联系特征被埋没而使解题的条件不足;若采取隔离体法,已知条件被分散又建立不起解题的必要方程,即物理原理和规律无法直接运用于当前的对象,解题陷入困境。既然常规的方法不起作用,不妨另辟蹊径,暂时撇开问题给出的原有对象,大胆地虚拟一个对象,使问题的物理特征充分的凸现出来,进而建立起解题的正确模型。这就是物理解题中的“虚拟对象”法。通过虚拟对象,找到解题的切入口,使题目的已知量和待求量集中指向这个物体,这就有可能把物理原理和规律运用于这个虚拟对象,建立起已知量与待求量的关系,实现对问题信息的调整和转化。具体地说:在物理解题中虚拟对象具有比较、换元和转化等作用。
一、虚拟对象的比较作用
比较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相关事物的比较,可以揭示出它们的相同点和差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比较至少要有两个相关的物体,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中,给出的对象可能只有一个,而另一个作为参照的比较物,需要解题者根据问题的逻辑,做出合理的假设。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