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1-17 09:51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淇水汤汤, 。(《诗经?氓》)(3) ,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4)蜂房水涡, 。(杜牧《阿旁宫赋》)(5) ,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6)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7)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吕太后本纪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饮?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史记? 吕太后本纪》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高祖微时妃也 微:指地位微贱 B.高帝属臣赵王 属:托付 C.将兵居南北军 将:将级军官 D.号令一出太后 一:全、都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吕后“残忍奸诈”的一组是( )(3分) ①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②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③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④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饮之 ⑤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⑥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派人毒死她所怨恨的戚夫人之子赵王。 B.如意立为赵王以后,好几次差点取代了太子,靠着大臣们的辩争,加上留侯张良的计谋,太子才得以没有被废黜。 C.吕后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 D.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于是欢饮无度,最终抑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苏廷评①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注】①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苏轼在“行状”中称其为“苏廷评”,估计是父因子贵。行状:古文体名,苏廷评事略,就是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轶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操兵乘城乘:登B.公独治丧执礼执礼:遵奉礼制C.会皇考病没没:通“殁”,去世D.所以劝导成就者所以:……的原因.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到了壮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3分)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一)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二)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②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注】①或:同“惑”,奇怪。②介然:经常。(1)从选段(一)来看,“王之不智”体现在 “ , ,孟子认为国君要做到“智”,应远离 ”。(请用原文回答)(3分)(2)请简要概括以上两个选段所阐述的道理。(3分)答: 三、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王维的“名大家”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 “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福建省安溪县蓝溪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