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萨拉热窝事件

逍遥右脑  2015-12-31 10:25

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矛盾冲突的产物,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部队,这一挑衅事件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斐迪南夫妇在前往市政府的途中被种族主义者普林希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事件发生后,两大军事集团都把它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发动了准备了已久的战争。

萨拉热窝的实质:
帝国主义矛盾间矛盾的产物,成为战争爆发的借口。

被刺杀前的斐迪南夫妇: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
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

夏、商、西周各时期的农业畜牧业发展:
1、农业:
耕作: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作物:“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在甲骨文和《诗经》中有记载。
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制工具,青铜工具极少。
2、畜牧业:
商朝饲养的家畜很多,用于食用,拉车,祭祀等。



夏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制度:
“大跃进”期间创造出的一套政治和社会管理组织形式。1958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将高级社合并为大社,受到毛泽东肯定,后来被统一称为人民公社。其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由于缺乏激励机制,人民公社制度没有推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扩大与翻版的,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这是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但是由于严重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不但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1.一“大”二“公”规模大,在全国农村盛行,把农民的一切全部收归公社所有。
2.把农、工、商、学、兵结合在一起,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3.强化自给型经济。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区别:
农业合作社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农村建立的标志;人民公社的特点为“一大二公”,实际上是追求平均主义,它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失误,其实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人民公社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办人民公社超出当时的生产力和群众觉悟的水平,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损害了群众利益,最终造成了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

人民公社食堂(吃饭不要钱?前提是把所有东西交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中历史知识点:电灯、电报、电话
下一篇:初中历史知识点:铁人王进喜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中历史知识点:萨拉热窝事件】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知识点:萨拉热窝事件】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