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培养高考状元的四大家教秘笈
逍遥右脑 2015-12-24 11:01
揭秘培养高考状元的四大家教秘笈
王极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心理学家,高考问题研讨专家。从1995年持续潜心研究高考,多年深刻高考第一线,拜访了400名省级高考状元、百名高考状元家长,控制了大批的第一手材料,被称作“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盼望他对状元与高分学生家庭培育的研究剖析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鉴戒。
揭秘一:状元们的三大共性
王教授认为,状元们的成功是偶然性和偶尔性的同一,他背靠背、一对一采访了400多位省级状元之后,也总结了他们的共性。
共性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
1999年高考改造以后,状元们是素质教育的产物。王教授始终强调,高考改革后的状元们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很高。
共性二:心理素质好
王教授说道:“心理素质好是状元成功的要害。状元们都有着阳光和辩证的心理。”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2009年江西省文科状元李江雁,高三期末考试的时候是倒数第一。但是李江雁并不因而受打击,她的心态特殊好。她认为平时考得好值得愉快,平时考得不好也应当庆幸。这就是辩证的心理,用辩证的心态来对待考试的得失。
共性三:多才多艺
王教授多年的采访发现,高考状元们大都多才多艺,他们有的热爱唱歌,有的热爱舞蹈,有的酷爱画画。而且理科状元大多获过数理化比赛的奖项;文科状元大多是学生会的骨干,在报告竞赛、征文比赛中也屡获殊荣。这些状元们又能测验,又能竞赛,堪称全才。
揭秘二:状元的“高考成功公式”
王教授总结状元们的成功教训,提出了一个高考成功公式:高考胜利约即是“实力+心态”。 “实力”就是迷信文明素质,“心态”就是心理素质。这两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是老师跟家长往往器重了“硬件”(考生实力),却疏忽了“软件”(考生心态)。
王教学在采访中发明,考生心态好,高考成绩进步50——100分不是梦。王传授举了个例子,2002年北京市的高考状元陆程远,一模成就598,二模成绩604,高考成绩704。陆程远向王教授表现:“爸妈不施加压力,我的心态很好,越考越放松,越考越顺利。”
王教授还举了一个背面例子:心态不好,有可能会得0分!一名考生平时成绩很不错,但是高考时心态不好,答题时手一直颤抖;别人在写字,可他却在“打点”。这是典型的因为焦急引起的书写痉挛症状。陆程远就曾表示,一开端高考答题时他也有此症状,但是后因由于自己心态调剂好,也就恢复畸形了。
揭秘三:造就高考状元的家教秘笈
秘诀一:教孩子做人比要孩子考第一更重要
许多家长把自己的重要精神放在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每天吩咐孩子好好用功,争夺高分。然而王教授采访的良多高考状元都说,本人的父母以为做人比成绩更主要。
秘诀二:父母坚韧的品德存在模范作用
考察发现,状元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据王教授对状元父母的分析,状元们的父母60%——70%是工人、农夫、司机。他举了一个典范的例子:1999年浙江省文科状元陈春仙的爸爸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母亲不识字,但他们无比勤奋、英勇,老是以百折不挠的精力面对艰苦。陈春仙在父母的榜样作用下,十分尽力学习,刚强地面对难题,终极圆了入读北大的幻想。
秘诀三:大多数状元父母的教导方法是暖和、懂得、民主型的
王教授做了1800份父母教养方式的心理量表测定,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大类。
过分维护型大约占30%。南京一位考研考生还闹了一个笑话,由于找不到考研教室,打车回家找妈妈,这都是父母对孩子的事包办取代的成果。
过火监视型大概占30%。这些父母采取画地为牢的方式,让孩子听父母的指挥。
严厉惩罚型大约占10%。这些父母会打骂孩子。相干研究表明,严格处分型教育轻易导致孩子走入气宇轩昂或谦虚谨慎的两个极其。
还有大约30%是温暖、理解、民主型。这些孩子和父母的关联是互相尊敬、相互同等的,孩子与父母成为了友人。王教授在采访中发现,2009年的15个状元中,有14个状元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
秘诀四:信任孩子,学习上不加压
王教授在跟踪研究中发现,很多状元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上初中当前,就不怎么管孩子学习了。十分信赖孩子,不给他们施加压力,顺其天然。但是这些状元的父母往往很看重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品质与效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