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12-23 10:39
(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1—7单选8、9、10多选,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身 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十一”期间,小明和爸爸第一次乘坐如图所示动车。
小明在行驶的动车上透过窗户看到路旁的风景树疾速向
车后退去。这是因为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路旁风景树 B. 路旁的房子
C.小明乘坐的动车 D. 铁轨
3. 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 )(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4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 B.2∶1 C.2∶9 D.9∶2
5.图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
A.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6. 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 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
C.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
7.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8.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B.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C.用扫帚把积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D.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0. 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雨后彩虹是由光的 反射形成的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C.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1.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 使荧光物质发光。电视机遥控器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 。
12.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光的现象,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其中“海上明月”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______中进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1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
小明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外的温度如图所示,其示数为 ℃。
14. 科学家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
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 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
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是因为 .
15. 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会看到窗子上有千姿百态的霜花,它是
形成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棒冰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这是
形成的。接着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它是 的结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6.如图甲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
片的长度为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17. 把一只充了气的气球放在阳光下晒,经过一段时间
后,气球的质量_______它内部的气体的体积 ,
密度___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18. 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反射的缘 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 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 的缘故.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
19.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射向水面的光线,
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
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大致方向
的折射光线.
20.完成图中a、b
所示的光路图(4分)
四、简答题(8分)
21.下面是王刚同学在家用水壶向暖水瓶灌开水时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小刚,快满
了!“呦!真的满了。奶奶,您怎么知道快满了? “听出来的的!你知道王刚的奶奶
听出水满的奥妙吗
22.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问题:
“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眼。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请写出2个这首诗中包含的物理道理。
例:月亮反射太阳光,人们看到了月亮——光的反射
五、计算题(6+5=11分)
23. 某实心铜雕的质量为445千克,现要用蜡将其复制成形状大小一样的实心蜡雕.(已知铜的密度ρ铜=8.9×103千克/米3,蜡的密度ρ蜡=0.9× 1 03千克/米3)
求:① 铜雕的体积.②蜡雕的质量.
24. 一汽车以20米/ 秒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 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
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3分)
25.如图是某种物质理想的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为 ℃。
(2)像这样的物质还有 等。
(3)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 态,固
液共存时间为 分钟。
(4) 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 过程,
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 。
26.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
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 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 的蜡
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
像是 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下面是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李同学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 ,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
(2)小张同学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
(3)请你对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按 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
(4)如图是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倒出油的体积/cm3 油的密度/(kg•m-3)
34.1 ① ② ③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
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烛焰的像
能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凸
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当它们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
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_____ ____(填“远离”或“靠近”) 凸透镜;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
_____ 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一、1-7 BCADBCD 8ABC 9ACD 10AB
六、25.(1)50 (2)冰等 (3)固, 30 (4)融化,吸热
26.(1)找到像的位置 (2)到平面镜距离(3)大小 (4)不能,虚
(5)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