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最畅销的史学读本??《明朝那些事儿》经典语录

逍遥右脑  2015-12-14 12:07

内容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2016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追杀,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血型:?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201628~2016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上面这段文字,是现在迅速流行的史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开头,如此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来的史书中可以说是新的尝试。易中天的火爆,似乎开创了写史书的一种新方法,史书不再枯燥无味地说教了,从天涯煮酒论史论坛走出来的《明朝那些事儿》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从普通读者到学术人士等众多人的眼球,现在这本书已经正式出版了。

截止到2009年,《明朝那些事儿》已经正式出版了七部。

语录

1. 所谓以天下为己任,通俗解释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

2. 活着是我的人,死了是我的死人,化成了灰还要拿去肥田!

3. 其实统治王朝就是经营企业,只不过治国这一摊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税、还要应付工商检查、安全检查、消防检查,逢年过节还得上贡,流年不利还会亏本破产。

4. 相对而言,建立王朝这笔生意就好做得多了,除了启动资金过高(要敢拚命),经营周期不定(没准明天就牺牲)外,只要一朝成功,就立马鸟枪换炮。从此不但不用交钱,还可以收别人的钱,想收多少自己说了算,除了你管别人,没人敢管你。因为开政府比开公司的利润更大,前景更广,所以自古以来,无数人都跃跃欲试,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就那么几个朝代)。

5. 所谓神秘,就是搞不清,摸不透,整日捧着道经,四处搜集奇怪的材料,在烟雾缭绕的丹炉前添柴火,然后看着那炼出的鬼都没胆吃的玩意手舞足蹈,谁也不知道这帮人一天到晚到底在干嘛。总之一个字:玄。

6. 这实在是让人悲痛的事情,一般到这种时候,都会有固定剧本:跳出来一大帮亲戚朋友,说些什么不要悲伤、要正常发挥水平、告慰先人之类的话,然后主人公擦干眼泪,抬头望天,握拳作苦大仇深状,毅然踏上前进的道路。

7. 在清除敌人首脑之前,必须先扫除一切外围和帮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所谓掺沙子、挖墙脚是也。

8. 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是不会懂得这些的,他们太天真,太幼稚,他们或许能够在考试中得到一百分,却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他们虽然手握真理,却无法使用,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却被撞得头破血流。

9. 什么是知行合一?答:就是知与行的合一。评:废话。

10. 利益,只有充足的利益,才有驱动人们的魔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极其的残酷,却异常的真实。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徐阶终于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无论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要实现它,还必须懂得两个字??变通。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

11. 因为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得光明的。

12. 所谓同志,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12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敢忽悠,什么奇迹都是可能发生的。正所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忽不了。

12 这个“世代”到底有多久?

一般来说,怎么也得有个一百年吧?

一百年?那是起步价,六百年起!还不打折!

15. 所谓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是也。

16. 虽然这套把戏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却屡试不爽,而要使出这一招,也并非凡人可行,要知道,突然之间悲从心头起,鼻涕眼泪说下就下,毫不含糊,对脸部肌肉和中枢神经的技巧控制已到出神入化之地步,百年之后,犹让人叹为观止。

17. 历史证明,落水狗如果不打,就会变成恶狼。

18. 可是在权力的擂台上,不折不扣的好人注定是要完蛋的。

19. 可是政治高手就如同江湖大侠,想要金盆洗手一走了之,那是很难的,须知做大侠虽然风光,干掉大侠却更为风光。而政治高手们在打架时,从来不会玩三板斧,他们都是耍套路的,从毫不起眼的起手式,环环相扣,直到最后那致命的一击。

20. “即使日后身处绝境,亦需坚守,万勿轻言放弃!”是的,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要隐忍,要忍受痛苦和折磨,要坚强地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胜利的希望。

21. 这是国家形象问题,换句话说,就算给得起钱,也丢不起人。

22. 外交,是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方法,但它还有另外一个通俗的解释??用最礼貌的方式,说出最肮脏的话。

23. 牺牲尊严是不够的,要想在这场残酷的游戏里笑到最后,还必须背离原则,因为眼前的敌手,是一个不讲原则的人。而要战胜一个无原则的对手,唯一的方法就是放弃所有的原则。

24. 这就是传说中骂人的最高境界??先夸后骂,夸骂合一。

25. 但隐忍和沉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终将爆发在最后那一刻。

26. 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

27. 在很多情况下,弹劾是一种政治手段,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大家同朝为官,混个功名也不容易,弹劾贪污,下次就少贪点,弹劾礼仪,那就注意点形象,就算是弹劾长相不佳,最多不过是去整容,你来我往,相敬如宾。而死劾,并非是简单的文书,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心,弹劾的罪状是足以置对方死地的罪名,弹劾的对象是足以决定自己生死的人,弹劾的结果是九死一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生命为赌注,冒死上劾,是为死劾。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28. 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说来这种行为有着很多称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飞蛾扑火等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恰如其当的名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深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

29. 十六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想在保住脑袋,混碗饭吃,就得时刻掌握朝廷的最新动态。

30. 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31. 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方法。

32. 倭人为寇,是为倭寇。但恶劣的品行并不能否定他们的战斗力,且不说这帮人的武艺和战术水平,单说人家冒着掉进海里喂鱼的危险,跑上千里路来抢劫,就能充分说明他们的犯罪决心和毅力。

33. 四十个人就敢到南京搞自助游,要有四千个人,没准就敢去北京集资建房了(打不过地产商)。

34. 事实证明,中华武术确实是博大精深,拿刀的武士干不过拿棍的和尚,管你什么“阴流”、“剑道”,几棍子扫过去全部滚蛋。

35. 要说这本书(指《易经》),那可真算得上是万金油,上至外星生物,天外来客,下到世界文明,人类前途,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推出来,反正随你去读。

36. 一说起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总是千人踩、万人踹,什么葬送人才,禁锢思想等等,比黑社会还黑,比十大酷刑还狠,但历史已经证明,在那年头,这是一个最为科学的制度。在科举的考场上,没有绝对的公正,却有相对的公平,无论你是世家子弟,还是贫苦百姓,要想奔出美好前途,只有一个选择??拿起手中的笔,把那张考卷答完。然后封上你的姓名,等待着命运的来临。事实证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中第的最佳途径,想玩花样,走后门,几乎肯定是死路一条。

37. 明代的言官们是很有民主精神的,几乎个个都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度,外加唾液系统非常发达,且极具穷追猛打的狗仔队精神,遇到这种事情当然不会放过,逮住就咬,咬住就不放。

38. 但是历史无数次证明,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发家致富的意志和决心是无法阻拦的。

39. 在日本史书里,战国被描述成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勇猛之士在万军之中横冲直撞,着实壮观。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桶狭间战役,那位威震日本,号称无人可挡的大诸侯今川义元,手底下的全部兵力不过四五万人,仅此而已。当时,一般战役两方人数加在一起也就五六千人,要摆在中国,这也就是个仪仗队,不过倒怪不得日本同志们,毕竟人口有限,要组织个大规模战役难度太大,说句寒掺话,能战死个几千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40. 但就在宗礼准备预写他的第四次捷报时,徐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41. 所谓强硬的手段,并不一定是指武力。只要能够消灭对手,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42. 但是阅人无数的王翘翠依然选中了他,选中了这个可能明天脑袋就要搬家的倭寇,这似乎是一个毫无逻辑的选择,不是因为金钱,也不是因为权势。如果说一定要找出一个理由的话,我相信它的名字叫爱情。

43. 为了实现日本同行光荣地去死,义无反顾地去死的武士道主义精神,把背黑锅啃骨头进行到底,徐海在出发前反复对他们强调,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最为强悍的明军,即将进行的,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正是实现个人价值(战死)的最好时机。

44. 胡宗宪之所以如此安心,是因为俞大猷有一个公认的作战特点??“计定而后大举,兵集而后齐发”。通俗点说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拉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古剑奇谭2经典语录
下一篇:28条一句话经典语录,太经典了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三十年来最畅销的史学读本??《明朝那些事儿》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三十年来最畅销的史学读本??《明朝那些事儿》经典语录】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