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12-10 10:45
有友人转告我说,某位同行感到我很傲慢,可有趣的是,我并不认识这位同行。经由提示,我才想起独一的一次接触就是在统一张大桌子上吃过饭,大家谁也不意识谁的那种商务饭局。我只跟旁边的人说了话,跟其余的人可能只是换了换咭片或者连手刺也没有换,于是这种应酬上的忽视就被定义为“傲慢”。
而我从一位同行嘴里听到的对我的密友的评论就更负面,这位密友是做商务经营的,被认为“浑身铜臭味、庸俗”,并质疑我居然跟这样的人密交。我料想很可能是第一次会晤我的密友就和他谈如何管下属、如何用起码的报酬拉拢住最好的人才等话题吧。而在我眼中,我的密友不仅热情,而且有胆识,有魅力,更重要的是,对我很好。
每个人都在试图从本人的态度评估别人,这个破场非常多样化,可能是须要被嘉奖的下属、需要被尊重的共事、需要被服侍的客户,更何况还有需要被照料的家人,需要被相陪的友人。到最后就成了“盲人摸象”,每个人摸出来的都是不一样的。一旦需要不被满意,就会有“非议”呈现。
完整不关注别人的非议,会被以为分歧群、过于狂妄,轻易损失职场机遇,然而太关注别人的非议,又会落得心神疲乏的下场。固然非议并非跟着性命的消失就消散了,但历史更关注的仍是一个人对世界的奉献。比方爱因斯坦,跟在他名字后面的永远是绝对论,而不是他的婚外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