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12-10 10:18
[摘要]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老师们思考讨论并探索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课堂,就是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氛围;设计物理问题情境,积极主动猎取知识;倡导相互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融入日常生活实际,提供操作动手机会。
[关键词]物理课堂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老师们思考讨论并探索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自主学习,关键是自主,就是要促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物理课堂呢?
一、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学生自主权,信任学生,赏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创新品质,这是新课程下的老师必须树立的学生观。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物理课堂要摒弃教师是中心、学生是配角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着重打造师生互动、平等对话、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使学习环境更加轻松愉快,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物理课堂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先让学生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到凸透镜,且这些凸透镜分别成什么像。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出好多:有的想到爷爷用的放大镜,有的想到照相机成缩小像,有的想到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成放大像……然后就自然而然地提出: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这些像?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记录数据和现象,通过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小组交流、争论,倾听同伴的说法,同时及时给予表扬。这些鼓励的话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多关注多发现同学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不歧视差生,一视同仁,体现随和平易的人格魅力。
二、设计物理问题情境,积极主动猎取知识
课堂教学需要情境的支持。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学习。“所谓问题情境,就是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问题背景,其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比较良好的情感体验……现实性、趣味性和物理一致性应该是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取做实验、做游戏、、讲故事、放录像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内部认知活动的矛盾冲突,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地猎取知识。如:“浮力”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而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演示如下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石子会下沉,而鸡蛋却会悬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的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倡导相互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以开展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无论是为认知而展开活动,还是为活动而进行认知,都是促使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为个人的思考探究和与同伴合作学习。个人的思考探究,是同伴间开展合作活动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在于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各抒己见,教师在学生力所不及处适时点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多边交往,而且互动关系健全。例如进行“长度测量”教学时,要测量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有哪些方法呢?我采用了分组讨论,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测量的方法。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提出:用一根细棉线铺;有的学生提出:用硬币滚;有的学生提出:把铁路截成很多一小段,在用刻度尺测量等等。学生有了比较大的思维空间,大多数学生都能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学习之中。课堂上师生间机械的问答少了,学生间自由的讨论多了。教师也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对学生提出的不解和质疑予以引导,借助动作、眼神、表情、语言等表示对学生的表扬和赏识,学生学习普遍较前投入。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了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机会。
四、融入日常生活实际,提供操作动手机会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物理课堂教学要力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实例,把生活经验物理化,把物理问题生活化,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把他们在课外获取的信息带到课堂上,解决书本问题,把书本上获取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解物理知识的意义,认识物理的使用价值。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横标:“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提倡的教学是“活动课模式”,重视学生直接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借鉴于此,本人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加大了学生动手和课外的比例。例如,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距离、百米赛跑要求计时员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计时……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如教师能在讲授新知识前提出为什么有这些现象,学生定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习劲头自然高涨。在讲杠杆一节时,我把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如普通剪刀、理发剪刀、筷子等带到课堂,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别演示如何使用,然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启发学生解释各种工具的使用理由。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对社会的适应。课后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自行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如:让学生动手制作针孔照相机、冰透镜,照相机模型,望远镜,显微镜,安装简单电路,更换保险丝等。学生尝到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就会愉快地投身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总之,我想,如果新一轮课程改革能让物理教学真正走上一条学生自主学习,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道路,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才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同步的,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相关信息:
边实验边学习 活化物理课堂教学
重过程 让探究式学习走入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