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种群数量的变化
逍遥右脑 2015-11-28 09:11
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
项目 |
“J”型曲线 |
“S”型曲线 |
产生条件 |
理想状态 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 ②气候适宜 ③没有敌害、疾病 |
现实状态 ①食物、空间有限 ②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
特点 |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 |
环境容纳量(K值) |
无K值 |
有K值 |
曲线形成的原因 |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 |
种群增长率 |
保持稳定 |
先增加后减少 |
种群增长曲线 |
Nt=N0λ
|
|
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
|
|
联系 |
|
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方法:
1、根据年龄结构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
图示 |
种群特征 |
出生率 |
种群密度 |
增长型 |
|
幼年个体数多于成年、老年个体数 |
出生率>死亡率 |
增大 |
稳定型 |
|
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 |
出生率≈死亡率 |
稳定 |
衰退型 |
|
幼年个体数少于成年、老年个体数 |
出生率<死亡率 |
减少 |
2、根据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1)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原因
性别比例 |
繁殖机会 |
出生率 |
种群密度 |
各年龄阶段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当 |
雌雄个体都有充分交配繁殖机会 |
决定了较高的出生率 |
将逐渐增大 |
雌多于雄或雄多于雌的种群,性别比例失调 |
个体间交配繁殖机会较少 |
出生率较低 |
将逐渐减小 |
种群数量增长与种群增长(速)率:
1、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不是一个概念,只要增长速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就在增加;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恒定不变;增长速率为负值时,种群数量应下降。
2、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
项目 |
“S”型曲线 |
“J”型曲线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
|
|
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
|
|
知识点拨:
1、“S”型曲线中注意点:
①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②K/2处增长率最大。
③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2、实例:
|
灭鼠 |
捕鱼 |
K/2(有最大增长速率) |
捕捞后,防止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样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 |
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鱼的种群数量将迅速回升 |
K(环境最大容纳量) |
降低K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
保护K值,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 |
3、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知识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4、“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S”型曲线所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知识拓展:1、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种群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2)原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等多种生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