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朝鲜战争

逍遥右脑  2015-11-26 11:15

朝鲜战争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军队进入朝鲜,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受降分界线,形成了南北两个占领区。在美国、苏联的分别支持下,朝鲜半岛南、北部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政权。美国为了巩固和扩大在东亚的利益,进一步推行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使朝鲜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同朝鲜人民军一起抵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取得了一定战果。



朝鲜战争概述:


1、背景:
⑴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
⑵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此后,为朝鲜的统一问题,南北朝鲜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
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
2、经过:
⑴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5日拂晓
⑵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
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局部战争。
⑶美军9月15日在仁川登陆,10月初越过三八线,中旬侵占平壤。
⑷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朝中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把战线稳定到三八线附近。
⑸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3、结果:
1953年7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4、性质:
中朝: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美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半岛:内战。
5、影响:
⑴对中国:保障了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使我国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国防军;但人员,经济损失惨重。
⑵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⑶对美国:人员,经济损失惨重;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赢得西方盟友的信任;打击了美国的扩张势力。
⑷对日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美国开始对日采取扶植政策;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⑸对苏联: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⑹对台湾:有利于维持其分裂状态。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战后的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政策调整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国家 模式 特点 内容 结果
英国 混合市场经济 ①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
②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③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①1945?1979年: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模式形成),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国有化和福利制度
②1979年后撒切尔政府
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①扩大国有经济成分
②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
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1990年,法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①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②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②实现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③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开
60年代中期,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
日本 政府主导型经济 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经济 ①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
③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1987年,日本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战后联邦德国能够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

1、内部原因:
①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局势比较稳定;
③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⑤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2、外部原因:
①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
②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内部原因:
①战后日本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2、外部原因:
美国的经济扶持,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我国可以从联邦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1、注重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政府注意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调节和指导;
3、注意完善市场经济的法规和正常秩序;
4、注意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
5、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6、注意学习和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等。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开始;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规模殖民扩张,东方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③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1、原因:
(1)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联系世界更加紧密,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2)跨国公司和各国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3)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2、本质:
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评价:
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的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也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因此,发展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的经济;同时,面对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订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进程中的问题:

1、趋势:
国际贸易的增加、大型跨国公司的增加、国际分工的成熟、世界市场的扩大。
2、问题(影响):
(1)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③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二战后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

1、表现:
(1)经济: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工农业、黄金储备);
(2)政治:资民主国家典范、反法西斯大国,拥有巨大影响力;
(3)军事:军队庞大、装备先进、核武垄断、广泛驻军。
2、原因:
(1)美国自身:基础雄厚;本土未受破坏;战争刺激经济增长“民主国家兵工厂”
(2)世界:法西斯强国被打倒、西欧普遍衰落。


西欧的衰落:

战争使法国经济损失1.4万亿法郎,相当于战前三年的全部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只剩1938年的20%,法郎价值是战前的1/6。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每人每天只配给200克面包,还要掺入20%?30%的玉米面。全国有60万失业大军在忍饥挨饿。
战争给英国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大量的军事开支和战争破坏使之失去了以往的富有和在世界经济中的显赫地位。战后,英国国债高达237.4亿英镑。国民财富减少了1/4,外贸削减2/3,工业生产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日益降低。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含义: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海湾战争概述:


1、背景:
①地理位置重要:“海湾”是波斯湾的简称,位于西亚。这一地区是世界石油的主要生产地,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②海湾国家伊拉克和科威特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一直存在争端;
③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欠下科威特巨额债务;
④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
⑤联合国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对联合国的决议置之不理,顽固坚持侵略立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道路被堵死,联合国决定对伊拉克动武。
2、原因:
①伊拉克:
A、伊拉克和科威特的主权与边界的争端;
B、伊拉克企图解决出海口、两伊战争的债务,地区称霸;
②美国:
A、美国企图控制海湾石油资源;
B、巩固其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在中东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
3、过程:
①第一阶段:伊拉克挑起海湾战争: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一支由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8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进驻海湾,以阻止伊拉克进一步扩大侵略。
②第二阶段:多国部队空中轰炸,伊拉克完全失去了制空权。1991年1月17日,开始的“沙漠风暴”行动,在长达38天的空袭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通讯枢纽、指挥中心、情报系统、机场桥梁、化学武器基地等进行轰炸,指挥系统陷入瘫痪,伊军的战斗力被严重削弱。
③第三阶段:地面作战阶段,消灭了科威特境内和伊、科边境的伊军。1991年2月24日,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多国部队分三路进攻伊拉克,迫使伊拉克于1991年4月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
4、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A、特点:
①现代高科技战争(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②信息化战争(电子战、信息战诞生);
③动用多国部队,实行海、陆、空立体、全面作战;
④规模大、节奏快,双方伤亡人数悬殊;
⑤更需要强大经济的支持。
B、影响:
①海湾战争对伊拉克以沉重打击,损失严重(2000亿余美元);
②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
③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一看二审三作答 巧解历史漫画题
下一篇:过来人经验分享:高中各科学习方法之历史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朝鲜战争】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知识点:朝鲜战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