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11-24 13:22
联系的客观性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①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正确理解普遍联系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之间的关系:
普遍联系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
区别 | 内容 | 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辩证法研究的问题 | 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唯物论回答的问题 |
地位 | “怎么样”是第二位的问题 | “是什么”是第一位的问题 | |
联系 | ①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就必然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因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表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没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就没有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无法统一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致的 ③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世界的普遍联系不可分割 |
全面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仅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肯定人的实践活动的有目的性之间并不矛盾,人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有目的,但毕竟要建立在承认联系、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之上。
(3)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坚持贯彻了唯物论。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看它是多。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两者相互区别: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两者相互联系: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类别 | 整体 | 部分 | |
区别 | 内涵 | 全局和全过程 | 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
地位功能 |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 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 |
联系 | 相互依赖 | 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 |
相互影响 |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 ||
相互转化 | 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 ||
方法论 | 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对我们的启示:
(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升华: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发展的含义:
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前进性和上升性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
世界的发展是永恒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眼光,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发展的普遍性:
矛盾含义: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区别 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作用不同 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面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联系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警示:
矛盾的内涵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高考中经常结合漫画、文言文等素材进行考查。应注意:
(1)哲学中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双方的对立。
(2)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辩证的否定含义: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辨证否定观的特点: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辨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辨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辨证的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辨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事物的发展就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即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就割裂了事物的联系,使事物发展中断。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辩证否定:
(1)辩证否定的内涵: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4)辩证否定的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原因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易错点:创新是人们思维的结果
提醒:不能认为创新是人们思维的结果。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启示:
(1)作为青年学生,在日常自我培养过程中要敢于大胆质疑。有怀疑就有批判,有批判就容易发现真理。勤思多问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我们要敢于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胡乱怀疑。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