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即将上大学的你
逍遥右脑 2015-11-23 09:53
写给行将上大学的你
文/王迪
我有一个挚友D,她不吃早餐,偶然翘课,时常熬夜,对所学专业意思持猜忌立场。在大学校园里随机挑10个人,8个都和她类似。
某一天,我向她借移动硬盘,发明500G的空间几乎全被装满。所有的内容分门别类,安顿在十几个文件夹里。除片子以外,其余的内容简直都与学习相干——公开课、纪录片、英语听力、电子书……问她,这些东西看过多少?她答道,不到三分之一,面带愧色。花了不少时间下载,都是有用的东西,以后可能用得到。她又补了一句。事实上,那剩下的三分之二兴许永没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我们彼此心知肚明。
几天后,据说她又买了一个新的挪动硬盘,那些在“下载”名单上排队的资源终于找到了去处。于是,新一轮填满500G的征途又狼子野心、兴趣盎然地出发了。
这情景对古代人应当都不生疏。谁的电脑或硬盘里不着几个、十几个G可能会在某天有用但素来不会再次翻开的文件夹,每当在网上遭受可以弥补自己知识网络上空缺点的资源,我们会下意识像打鸡血一样亢奋,手指会绝不迟疑地点右键“另存为”。然而一旦确知它已躺在硬盘的某个地位,彼此之间的蜜月期也会随之以光速停止。下一秒,我们的笑颜已献给另一个“它”。
在微博上检查自己的知识焦虑,反省自己“看似踊跃的
人生”,却不知微博就是焦急和看似积极的一大凶手呢。
人人、开心、微博、豆瓣……这些带有不同社交性质的网站形成了人们虚构生涯的大局部,并开始把持着人们越来越多取得信息的渠道。在社交网站上,我们的时间以两次刷屏之间的喘息辨别,凭状况、照片、视频测量外形。它一点一点侵蚀着我们对浏览坚持的耐性,对事实断定的逻辑思考。(
励志名言 )我们情愿被最新颖的消息,最风行的段子,最费解的笑话填充;我们习惯于敏捷得出论断,习惯于寻找宣泄的渠道,习惯于和大多数共舞……我们错把信息等同于知识,又错把常识等同于智慧。我们尽力保持跟时期同行,其实早已把自我像影子一样留在身后。
某年暑假我的室友在新东方上BEC(商务英语测验),班里的学生几乎都是大学生。她旁边坐的女生是天津某大学的大一学生,借住在亲戚家,专程来北京学英语。大一就学BEC,听上去很牛很积极,但实际情况是她每天上课都非常疲乏,精神不济。十多天下来,倒有一半时间是睡从前的。
室友课后与BEC听力的老师闲聊,得悉这样的情形不属于个别景象。听力老师切中时弊,剖析当初的大学生有种学习的错觉,大略以为自己报了一个班,就等同于控制了那门知识。把实现学习的典礼放在首位,听课当真与否反倒不主要了。但凡上足课的学生绝大部门都能通过,问题就在于很多学生都无奈保持下来。
积极寻求的姿势背地必定少不了愿望的撑腰,对学业,对事业,对生活,对将来,盼望所有变得更好是人情世故。然而就像履行力是权衡一支球队的重要指标一样,教练安排的战术再好,执行不到位也是枉然。欲望一旦超越才能可节制的范畴,人们不仅会对大批一知半解的知识发生抗拒,焦虑情感也会趁势而上,径直将他们拖入无底的黑洞。
这样的“学习焦急症患者”不足为奇,我本人就是。我时常一边用电脑下载着各种资源,一边对老师开出的书单饥不择食。这样的状态愈演愈烈,直到某天在思惟史的读书课上,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向咱们分享他的读书教训。他说,年青的时候我每读一部书都必做读书笔记,后来不了,由于书读多了,单是笔记都看不完。不如停下来,就挑多少本书,扎扎实实缓缓读,思维的变更反而更显明。
这话始终在我头脑里绕,回到宿舍,翻出那些被压在书厨底层的书。它们的内容早已被我淡忘,只晓得写得真好,第一眼就知道。推开那些“待读”,“待下载”,“待完成”,今天的我只想漫无目的地在旧书堆里彷徨。
说来愧疚,我有这个弊病,出国之前感到出国就能一片光亮,买了本六级单词就认为所有的单词都背下来来了,良多书下下来,也就只是放在那没看,甚至网页都保留了一堆,说是当前有空再看,就再也没看过,其实就是怕自己没下,就比别人少了什么。曾经上T的硬盘都感到不够用,还到处夸耀,其实傻的很。
不外自从新的生活开始之后,终于清楚了书不看就是一堆废纸,公开课不看就是一堆数据,单词不真正坚持去背就是一堆字母罢了。
能够一个月看一本书,看公然课,把下过的货色计入时光表,刚开端很艰巨,实在习惯就好。
计划好你自己的时间,你自己的生活。你要明确
生活的意义与目标。
生活,在哪里都一样。不一样的是,你如何生活。
44
14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