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心理三部曲(考前--考中--考后)

逍遥右脑  2015-11-22 13:35

考试制度由来以久,从隋朝科举制度开始,到如今各级各类学校形形色色的期中、期末、毕业、升学考试等,可以说考试贯穿于学生时代的始终,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成功始于意念,心态决定命运。考试的成功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考前心理
  如何调整考前的心理呢?首先,学生必须树立足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成功;其次,还必须减少来自外部的压力,家长和老师不应给学生制订过高的目标,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考试成绩。调整考前心理的方法有静态与动态两种。所谓静态调?就是在考试前,让学生欣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再配以一段舒缓的音乐或教师恰如其分的解说,让学生的大脑在幽雅的氛围中得到充分的休息。所谓动态调整,就是在考试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加游戏或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使学生的大脑在游戏或活动中得到调整与休息。静态调整与动态调整都是运用了心理学关于注意转移的理论,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考试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以达到消除其考前紧张、烦燥、焦虑、恐惧心理的目的。
二、考中心理
  人人都知道世上没有后悔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绝对的投入,才不至事后来后悔。考前对知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条件,而考试时的正常发挥却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学生在考试时能否正常发挥或者超水平的发挥,取决于学生考试时的心理状况。
  学生在考试时除了紧张之外,往往会出现粗心大意和畏难情绪的心理。紧张的心理可能贯穿于考试的始终,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它属于一个人基本心理素质的范畴,随着人经验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紧张的心理也会逐渐消除。粗心大意和畏难情绪则是学生在考试时经常出现,而又在短时间内能够克服的心理。要克服粗心大意的心理,就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习惯,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畏难情绪的产生,会打乱学生的清晰思维,导致烦燥情绪的出现,影响整个考试结果。要克服畏难情绪的心理,学生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以及知难而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品质,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学生在考试时,除了要消除紧张的心理,克服粗心大意和畏难情绪的心理之外,还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这样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三、考后心理
  任何事情,一旦完成后,人们都急于知道其结果,这是人之常情。考试完毕之后,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考试结果,常表现为学生互相对答案或者向老师询问试题情况和考试成绩等,这些现象都是学生正常的心理反映。
   如何调整考后的心理呢?对于老师来说,不应让学生等待太久,要及时地阅卷,尽快地让学生知道考试结果,了却学生的心愿。对于学生来说,要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考试成绩只是结果,而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一张试卷并不能代替所有学习过程的结果,也不能等同于学习的所有知识。重视学习的过程,淡化考试的结果,这样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次考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中政治知识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下一篇:期末复习指导:期末复习方法大全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考试心理三部曲(考前--考中--考后)】相关文章
【考试心理三部曲(考前--考中--考后)】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