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11-17 12:35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初中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全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随之信息技术也已走进课堂,成为教师授课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更有利于凸显初中数学教学特征,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促使教师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研究与学习欲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使乐学落到实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利用信息技术使学习由此变得轻松了许多,而且成为一种主动的事情,成为一种习惯。例如:函数的复习课中可以使用带有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且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解答结果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其分析,我认为这特别适合学生自我复习。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有针对性的练习,练习效果非常之好,绝不是靠粉笔和黑板能完成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二、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使思维“可视”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是教师每堂课应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传统教学手段往往不得力。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恰恰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能以具体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三、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材施教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原则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间差异很大,要在教材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在传统教学中是做不到的,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结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中心,作者:闫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