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11-15 10:13
2015年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阶段检测题(新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30分)
1. 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B.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类的95% D.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类 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type="#_x0000_t75">的5%
2. 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排出 D.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3. 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甲壳动物的有( )
①梭子蟹 ②蛾螺 ③水蚤 ④龟 ⑤鳖 ⑥河蚌 ⑦对虾 ⑧乌贼
A.①④⑤⑥ B.①③⑦ C.①③⑥⑦ D.③④⑥⑧
4. 人类的哪些活动会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
A.向水域环境排放生活污水 B.向水域环境排放各种工厂污染物
C.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 D.以上三项都是
5. 下列各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type="#_x0000_t75"> 项不属于兔体温恒定的原因是( )
A.体表被毛 B.心脏有四腔 C.用肺呼吸 D.牙齿有门齿和臼齿
6. 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B.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C.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 D.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7. 下列 有关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 B.消化能力强,飞行时可随时排出粪便
C.骨骼和肌肉都很轻且薄,有利于减轻体重 D.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8. “金蝉脱壳”的壳在生物学上是指( )
A.皮肤 B.甲壳 C.鳞片 D.外骨骼
9. 关于鸟类体温恒定的原因,下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鸟有迁徙的习性 B.有良好的的产热和散热结构
C.有羽毛的保温 D.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
10. 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昆虫体表有外骨骼B.昆虫身体分节C.昆虫有翅膀能飞行,有足能爬行或跳跃D.昆虫适于陆地生活
11. 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有( )
①蚯蚓——体壁 ②鲫鱼——鳃 ③家鸽——肺和气囊 ④青蛙——鳃和皮肤 ⑤家兔——肺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12.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高温灭菌 ②接种 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④恒温培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13.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产生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就产生了运动 B.动物的某些运动方式可以没有骨的参与
C.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完成 D.以上各项都正确
14. 在“探究菜青虫取食行为”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对菜青虫从卵开始隔离培养 B.直接使用从野外捕来的幼虫
C.实验叶片和滤纸叶片应当一样大 D.最好先将其饿一段时间
15. 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猪吃奶B.猴子钓鱼C.蜜蜂采蜜D.蜘蛛结网
16. 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以上都是
17.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食物
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的体表或体 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生技术越来越多的用于社会.下列哪项都运用了仿生技术( )
A.冷光灯、雷达 B.宇航服、转基因牛 C.薄壳建筑、杂交水稻 D.防震帽、克隆羊
19. 下列食品保鲜方法中,最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的是( )
A.脱水保存 B.冷冻保存 C.真空包装 D.添加防腐剂
20. 制作甜酒的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要将糯米蒸熟后再用 B.将酒曲碾成末后与糯米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将容器尽量盖好 D.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防止杂菌
21. 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单位分别是( )
A.界、纲 B.门、科 C.界、种 D.门、种
22. 关注食品安全,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把食品内的细菌都杀死 B.把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C.抑制食品内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D.杀死食品内细菌和真菌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
23.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 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4. 将鱼的内脏埋入土中,过一段时间翻开土壤发现鱼内脏不见了.下列解释合 理的是( )
A.被植物直接吸收了 B.被环境中的分解者分解了
C.通过内脏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了 D.被土壤吸收了
25. 真菌的特征是( )
①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③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 ④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 ⑤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26. 动物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 )
A.动物是食物的唯一来源 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动物能固定二氧化碳 D.动物能释放氧气
27. 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可以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这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
A.维持生态平衡 B.对植物生活造成危害 C.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8. 麻雀因啄食农作物曾被列为害鸟,我国开展过“剿灭麻雀”行动.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危害是( )
A.破坏生态平衡B.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 C.影响农作物的传粉D.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
29.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跳圆形舞 B.雄鸟向雌鸟展示漂亮羽毛 C.两只公鸡打架 D.长尾猴发现豹时惊叫
30. 当蚂蚁发现新食物源或要迁移到崭的巢址时,都要通知同伴(如图所示).蚂蚁的这种通讯依靠的是( )A.声音B.动作C.气味D.激素
二、应用探究(30分)
31.观察图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上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________(填序号)。这种行为是动物 就有的,由体内的 决定的行为。
(2)上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________(填序号)。这种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而获得的行为。
(3)先天性行为是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缺的行为。对于动物维持生存来说,其意义在于它是动物
的根本保障。其局限性在于不能 复杂多变的环境。
32.根据下面四种生物的一些特征,分析回答:(3分)
(1)下列哪个选项能把这四种生物的分类正确地描述出来
A.①为有花植物 ②为裸子植物 ③为蕨类植物 ④为苔藓植物
B.①为真菌 ②为蕨类植物 ③为裸子植物 ④为苔藓植物
C.①为苔藓植物 ②为蕨类植物 ③为裸子植物 ④为藻类植物
D.①为真菌 ②为裸子植物 ③为蕨类植物 ④为藻类植物
(2)据图分析,哪两类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A.①和② B .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3)与另外三种生物相比较,结构上差别最大的是
A.生物① B.生物② C.生物③ D .生物④
33.如图分别表示酵母菌、细菌、病毒、草履虫、衣藻等五种不同的生物,据图回答:(6分)
(1)图中有细胞壁的是 (填序号)
(2)无成形细胞核的是 (填序号)
(3)无细胞结构的是 (填序号)
(4)有伸缩泡的是 (填序号)
(5)只能营寄生生活的是 (填序号)
(6)营自养生活的是 (填序号)
34.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3分)
第一步:取2个装有等量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经高温灭菌,冷却至常温后,标记为1号、2号。
第二步:打开1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10分钟后加盖封好;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号培养皿同时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上述实验中,如果1号培养皿出现细菌菌落,2号培养皿不出现菌落。说明: 。
(3)本实验设计中,设置2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
35. 请用下列资料 回答有关动物行为的问题:(5分)
资料:①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共同维护蜂群的生存;②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③工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④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繁殖后代;⑤两只蜂王相遇,会互相咬杀到剩下一只。
(1)从资料中的各项(特别是①)描述中可知蜜蜂是一种具有典型的 行为的动物;②这种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叫做 行为。③是蜜蜂的节律行为——昼夜节律,这种行为受
(填“生物钟”或“环境”)控制;⑤表现的是蜜蜂的 行为。
(2)上述蜜蜂的各种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都是 行为。
36.人类对细菌真菌的 利用表现在多方面,如食品的制作和保存、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5分)
(1)制酸奶、泡菜用 菌,做面包用 菌。
(2)干蘑菇的保存方法是 。
(3)下列药品中有一种著名的抗生素是从一种真菌中提取的,它是
A.碘酒B.青霉素C.胰岛素D.生长激素
(4)在沼池中,能将农作物秸杆等物质发酵产生沼气的是 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