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11-13 11:15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下面内容学习的心理卫生,希望能给您带来一定帮助。
学习的心理卫生
个体在经验获得和保持的过程中,既能取得高效率又能符合心身健康的卫生原则。它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有害因素及其性质和原因,探讨处理这些问题所使用的方法及预防的措施。
思维是人脑的活动,知识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心理卫生原则也就是如何用脑的基本原则。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理学原理,疲劳(不论是脑力或体力)从本质上说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在学习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尤其明显。恢复疲劳的原则在于使原来的神经活动部位停止工作,而相应地使相对部位开始活动。这就是所谓积极性休息的概念。
原则 俄国生理学家Н.Е.韦坚斯基的研究提出5项提高工作能力的条件,这些条件大都涉及学习过程和脑力活动的合理化:①循序渐进。学习者不能骤然竭尽全力进行学习,而是逐渐地发挥力量才能保证效果。②节奏性。学习的安排有张有弛,过强的紧张阶段必须有轻松阶段代替。不同的人有着不同活动速度,每人的节奏性可能不同,但学习结果可以是同样有效的。③习惯的顺序性和活动的系统性。这在计划工作的预定时间中表现出来。适当地支配时间和安排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等,都有益于学习和脑力劳动。④劳动和休息的正确交替。即以一种学习内容更替另一种内容。⑤社会和工作的良好关系。只有从各方面来关心人的社会和制度才能获得从事学习和脑力工作的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习的心理卫生在于培养合理的用脑习惯,建立学习的兴趣,防止过度疲劳,安排好学习的时间,并使看、听、写、想和各种实践活动适当地交替。另外,学习的外部环境要符合心身保健的需要,教育和卫生政策的规定也要为人才的培养和人民的福利着想。
矫正措施 学校教育中的某些心理卫生问题,已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广泛重视。不管在小学、中学或大学,有许多学生虽然都有相当的心理能力,但却难以学习学校的课程,训斥、批评和说服的方法都无济于事。这些学生中有一些是由于学习习惯缺陷所致。施行诊断性测验可以发现他们的特殊弱点,使用矫正训练的方法可以对这些习惯缺陷加以适当的治疗。现在已经为小学的读写算等科目设计了许多诊断和矫正的程序,在中学或大学,这种学习上的能力缺陷可能就是由于不了解学习方法所致。这也能够通过重新训练的方法加以适当的治疗。学生学习能力的丧失常常导致自卑态度,或产生其他适应不良等情况。另一类学习能力的丧失是由于学生对某一门学科形成了情绪性条件反射造成的。有时一个学生在他头一次接触一门学科时就遇到困难,如果这时遭到教师或他人的嘲笑、训斥和恐吓,恐惧性条件反射就出现了。使他只要一看到那门学科的教材就可能引起一种紊乱的情绪反应,而且以后每一次试着去学习这门学科时就会陷于紧张情绪状态之中。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种重新训练的一般计划。首先,立即停止那种因学习失败就去批评和惩罚的做法,改为得到成绩就给予表扬的做法。然后,要安排学生在一个新的富有同情心的教师的指导下重新开始这门学科的学习。这种重新训练必须使这个学生感到,他现在的这种学习乃是十分成功的。通过把这门学科同那些愉快的情境联系起来而不是同挫折联系起来的做法,那些恐惧反应就会逐渐消退。
预防 预防学生学习能力的丧失,总比已经造成了这种损害后再去矫正为有益于心理健康。作为一种诱因,表扬和鼓励就必须代替训斥,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分数的竞争的性质就很不合乎心理卫生的要求。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同他自己过去的成绩作竞争,然后再努力改善和提高。如果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够感到他们有某种程度的成功,他们对待学校各门学科的那种消极态度就可以完全避免。以上这些方法不仅是一些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也是心理卫生原则的具体实施。
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卫生原则。因材施教、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同样的教材,并要求教师用同样的标准来考核所有学生的成绩,那么许多通常比较迟钝的学生就要在学习上遭到失败,变成非常自卑而自暴自弃。智力较高的学生也会产生适应不良的情况,例如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努力和无事可做而养成懒散的习惯,也可能把多余时间用于恶作剧等。对于情绪困扰和多动症等特殊儿童的学习更应注意心理卫生的原则。对前者要防止过分焦虑、敏感、孤僻和行为呆板,对后者要帮助其自身协调,克服分心和情绪不稳。对于特殊儿童的学习,必须周密谨慎、实事求是、重视个别差异,培养开放、容纳、温暖、友好的人际关系和自立、自强、自尊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