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冀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逍遥右脑  2015-09-30 11:10

试卷说明: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每个2分,共6分)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以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重视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节选自《新华文摘》,略有改动)【小题1】下列与“中华文明中统治者的包容性”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尚书》中的“有容,?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是在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C.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小题2】下列对“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B.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C.契丹族建立了精美的山西应县木塔,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这些分别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D.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多种文明因素按照“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B.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C.作者认为,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唯有包容文明才能不断壮大。由此可见,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所有鼎盛阶段都具有很大的包容性。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答案】【小题1】C【小题2】C【小题3】D【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个2分,共6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使。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倪,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互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三国志?魏志》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就任 B.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主持 C.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流传 D.为魏讽所引 引:牵连【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有异才”的一组是( ) 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②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④乃之荆州依刘表 ⑤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⑥善属文,举笔便成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随随便便不拘小节不太看重他。 B.王粲借敬酒的机会,向太祖分析形势:袁绍喜爱贤才却不能任用,刘表拥有贤才却不懂任用,只有太祖能招引贤才并任用贤才。 C.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当时的人认为他的文章是事先写好的,不能再增加文字。D.虽是写史,强调客观,但是作者在文章最后写王粲的结局时还是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婉惜之情和怜惜之意。【小题2】定了长江、汉水,招纳有才能的人而安置他们的职位,让天下人归心,远远看到(您的善政)而希望天下太平,文臣武将都被任用,英雄竭尽全力,这是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的措施啊。”后来王粲被调动官职(二)课内文言文重点知识考查。(每个1分,共10分)7.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B、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C、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D、必庙礼之。8.下列各项中的“请”意义与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A.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B.请姑无庸战。 C.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D.请问您贵姓。【答案】B9.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入而徐趋 趋:小步快走B.至而自谢 谢:道歉C.持其踵为之泣 泣:放声大哭D.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微独:不仅10.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则为之计深远B.必以长安君为质 C.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答案】B 【解析】11、下面句子中“而”字表示关系不相同的一项是A、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D、而陋者乃以考击而求之1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分析可知:C.定【解析版】河北省冀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福建省莆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 语
下一篇:河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解析版】河北省冀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解析版】河北省冀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