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07-30 12:48
俞敏洪: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
1、你的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只要跑下去,你就会跑出自己意想不到的距离。
2、我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对所从事职业的爱好和专注,比上什么大学主要不知多少倍。
3、司空见惯是损坏美好生涯的祸首罪魁。人一旦陷入到习认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妙事物的感知和休会才能。
4、假如我们感到被“逼”着做某些事情时,不用为此觉得无奈或烦恼,因为这些事情从久远来看兴许不是坏事。
5、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当前,你才可能为自己争夺公平的机会。
“两种毛病”不能犯
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等待,有对未来事业、成就和幸福的寻求。
面对未来时,我们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个是觉得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大的作为;另一个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
我在北大的时候就犯了第一个过错:我判断自己这辈子基础上没有什么长进,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农夫,我长得太丢脸了,基本就没人看得上我等等。断定到最后,我变得无比愁闷,最后得了一场肺结核。
很显明,第一种错误不能犯,原因很简单,人生的出发点由不得你取舍,你诞生在什么家庭由不得你挑选。不外,人都有两条腿,是为了让你跑,是为了让你跑得更快,只有你保持跑下去,你就会跑出你自己意想不到的间隔。
所以,大家记住,我们要做的是从当初开始,从我们这个点上开始跑。我这个人固然开始比较自大,但仍是相信,既然自己能从一个农夫的儿子奋斗成北大的学生,就可以从北大奋斗到更高的台阶,我从心底里相信自己能做到,所以我就做到了。
有的同学说:“俞老师,我这个学校挺正常的,你看我未来还能有所成就吗?”想想看,在中国的企业家中,有多少没上大学而成功的人士?娃哈哈团体的宗庆后和吉祥汽车集团的李书福都没上过大学,宗庆后不照样弄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公司?李书福不照样弄出了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吉利汽车现在又把沃尔沃汽车给收购了,你说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成就呢?他们靠自己的专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爱好、自己的酷爱。所以,我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对所从事职业的喜爱和专注,比你上什么大学要重要不知多少倍。
有同学说,我身边没有资源,而我的同学有的是什么部长的儿子,有的是市委书记的女儿。还有同窗说,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真不公正,别人有的货色我都没有,你看他身上穿的名牌服装,我就没有,他用的是苹果电脑,我就不,他用的是iPhone,我连手机都买不起。
然而,这些却不是你能埋怨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社会原来就没有公平过。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
第二种错误你最好也不要犯。为什么?你会失去一个可能是未来跟你配合的事业搭档。好比说,你看到四周的同学,可能觉得班内最后几名根本上未来不会有出息,但是事实证实偏偏相反。
北大曾经对全班前五名和最后五名学生毕业二十年后做过一个考察,调查的结果是,全班最后五名的成绩不次于前五名的同学。全班前五名同学的造诣个别是教学或者是迷信家,当然这个不能算不大,但是很多企业家、社会运动家,甚至政治家,都是来自班级里名次不怎么样的同学中。所以,你千万不要看轻你班级里的同学,尤其是学习成就比拟差的那些同学。
面对未来,往往会涌现两种人:一种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并且坚韧不拔地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有所作为;还有一种是从心底里不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的人。未来成功的会是哪一种人?一定是前面的一种人。
为什么?起因很简略:你的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人,或愿望成为伟大的事业家,或盼望成为伟大的企业家、巨大的艺术家等等。然而,为什么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没做到?就是因为做到的人,他必定从心底里信任,本人这辈子能做成事件。
人生就像一年四季开放的花朵,有的花在春天开,有的花到了夏天才开,有的花要到了秋蠢才开,有的则要到了冬天才开。人生斗争是一辈子的进程,20岁的时候就念叨自己有没有成就还太早,人生是看不到头的马拉松。我们要拼耐力,拼专一。
也就是说,你现在有多少跟别的同学的落差,完整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奋力前行,不急不躁,看准目的,让自己的毕生和自己的目标一起发出辉煌残暴的颜色。
成功是“逼”出来的
我每个月要为《新东方英语》杂志写一篇卷首语,准则上不难,因为一个月只要一篇,怎么也不算沉重的义务。但每次编辑部向我索稿时,我都惶恐不安,因为我无比忙碌(重要是因为自己惹是生非),从来都没能把稿件预先筹备好。别看一篇小小的卷首语,如果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几个小时,是写不出来的。而且,即便静下心来,也还得有灵感能力写出来。像我这样每天被世俗事务所纠缠的人,灵感日趋枯竭,有的时候坐上两个小时,脑袋里仍然是一片空缺。
所以,形容的成语,每次写卷首语之前,我都会在书桌边暗暗“冤仇”编纂部的人,恨他们总是在最后几天这样“逼”我交稿,让我本来可以轻松的几天变得心境繁重、食不甘味。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被“逼”之下,一篇篇卷首语被“逼”了出来,几年后竟然结集出版了几本书。尽管出书多少有些自娱自乐的意味,也没指望多少人读,还常常免费送给学生,但每次见到装帧美丽的书摆在自己面前,我还是免不了产生一点成就感。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再丑的孩子父母都会爱,面对自己的作品,心里也总会感到惊喜。
我想起自己读书的年代。因为天资并不伶俐,我每次背课文都是被老师“逼”着背出来,每次数学题做不出来都被老师留下来“逼”着做完。但凡那些“逼”过我的老师,我到今天都历历在目,由小时候对他们的恨,改变为现在对他们的感谢。
而那些没有“逼”过我的老师,尤其是那些对我很放纵的老师,我现在一律记忆含混,而且觉得这样的老师不值得尊重。在大学里,老师普通不会“逼”学生学习,因为学生已经成年,理当学会自己束缚自己。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青春飞腾、恋情萌动的大学时期,有多少人会“逼”着自己真正沉下心来学习呢?
对于现在的良多大学生来说,学习仅仅象征着为了成绩及格而在考试前被“逼”用功两个礼拜,测验一停止,教科书一扔,就高枕无忧了。就我而言,对大学时代的许多老师,我已经印象有些隐约了,因为这些老师基本属于“广大型”老师,不论学生听不听,到期末出张考卷,给个分数就完了,常常每个人都能合格。
不过,有两个老师我到今天还记忆犹新,并心存感激。一位是我们的系主任李赋宁老师,一位是我们的英诗教授王世仁老师。李赋宁老师教我们《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要求我们学一课背一课,常把我们“逼”得狼狈万状,但却成就了我们扎实的英语功底。王世仁老师要求我们把他教过的英诗全都背出来,被“逼”无奈的我们只好破在西风中背诵雪莱的《西风颂》,但对于英语语言的美感也在背诵中领悟得越来越深入。现在想来,如果所有老师都对我们要求这么严格,我们在大学里也许还会更有上进。
我最近读了《我在美国做妈妈》,这是耶鲁大学华侨传授蔡美儿讲述自己育儿教训的一本书。她对两个女儿的请求非常严厉,甚至到了残暴的田地。她一开端就不给孩子抉择“不尽力”的机遇,终极把两个女儿培育成了出色的钢琴家和小提琴家。至于这两个女儿将来是否会更加胜利我不想妄加评论,但至少能够说恰是蔡美儿用爱心“逼”两个女儿走向了成功。
我自己小时候也被母亲“逼”过。母亲身己不识多少个字,却天天要求我做功课、读书。我没有获得上高中的资格,她就满世界去求人;我高考失败,她就我再考。最终,我考上了北大。所以,如果没有严格的母亲,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路顺风的,成功素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如果我们认为在被“逼”着做某些事情时,不必为此感到无奈或懊恼,因为这些事情从深远来看也许不是坏事,比方被老师“逼”着背课文,被同学“逼”着加入活动,被老板“逼”着一直工作,被竞争“逼”着每天学习……
也许,恰当的强迫可能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淡“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程“逼”出来,也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逼”出来。
不要“习以为常”
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然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对于在黑暗中顺手翻开电灯就能见到光亮习以为常;对于在藏书楼随时能借到自己想读的图书习以为常;对于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用手机听到亲人的声音习以为常;对父母从小到大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惜习以为常。这些习以为常,让我们失去了性命中本该领有的快乐和幸福。
感知能力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如果在学校你能够感到到读书的快乐,在单位能够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回家后能够感觉到家的温馨,那就阐明你还保存着对于幸福和快乐的感知能力。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感知能力正在缓缓消散,最终不可防止地陷入到习以为常中。
咱们都晓得这句话:“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情形呢?由于日复一日的雷同阅历会使人发生审美上的厌倦和疲劳,大脑无奈再坚持高兴感。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反映的必定成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老是不自发地陷入到麻痹甚至厌倦状态。那么毕竟怎么才干改良这种状况,从新感知到幸福跟快活呢?
谜底是:不要让美好的东西太轻易得到。越难得到的东西越会被珍爱,从中失掉的幸福感也就越久长。现在许多孩子的幸福感远远没有我们小时候强烈,只管他们在物资方面要充裕得多。他们想要得到一件东西太容易了:想要玩具就买玩具,想要手机就买手机,想看电影就能看电影,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结果,孩子很快就对这些东西产生了厌倦感。
我们小时候就不同了,那时候有一把玩具手枪或看一场片子,都是极为奢靡的事情。记得小时候,一个上海亲戚下乡来,送了我一把玩具手枪,结果这把枪成了我的贴身法宝,始终陪了我十年,直到现在想起来,还能领会到它曾带给我的那种幸福和满意感。( )小时候看电影,都是露天电影,而且经常要摸黑走十里地,但那时看电影所感触到的快乐和幸福,现在进一百次电影院都比不上。所以,我十分庆幸从小生活在乡村,在点着煤油灯的日子里渡过了自己童年和少年的学习时间,因为它让我对今天的生活无比爱护。
有人跟我说:我从小什么都不缺,生活在富饶的家庭,过着餍足的生活,但却匆匆失去了感知美好生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若要改善这种状态,最好的措施是让自己先失去、再感知。
怎样做到先失去呢?临时分开习以为常的暖和的家,摈弃“打开开关就是电灯、打开水龙头就是净水”的便捷生活,打起背包,到缺水、没电的荒原中走三天,白天在孤独中啃干粮,晚上在胆怯中宿帐篷。然后,你再回到家,就知道家是如许可恶,日常的生活有多幸福了。
我们不能对美好的事物太习以为常,否则,生命中留下的只能是越来越多的痛苦。因为人生成容易对美好的事物习以为常,而对痛苦的感知却只会跟着年月的累积而变得灵敏。如果我们不懂得去感知幸福和快乐,就只能让疼痛和恼恨充斥心坎。
所以,让我们打消习以为常的恶习,重新擦拭心灵和眼睛,当真感想平常日子中的点滴幸福,让每一天在空虚、快乐和中度过。
俞敏洪妙语辑录: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是说做事要挺立,做人要委婉,把立场放低。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做事像水,没有方向,乌烟瘴气;做人却像山,挺拔昂立,毫不妥协,完全是相反的状态。
欲望可以有,但不要没有尽头
做人要理解知足。愿望可以有,但是不要没有止境,现在这么多人变成房奴、车奴,不仅仅是因为房价上涨,还有一局部原因是现在的年青人比我们当初年轻的时候心气更加大,一上来欲望就很高,而后就会很苦楚。我不是说大家不要房不要车,而是要有更多的耐心去努力。
幸福并不是有钱就有的
我也住过地下室,我也租过农民的屋子。现在我有足够的资本跟大家说:你生活中占有的名声、财产、社会位置跟你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太多的关联,因为我贫苦的时候我的幸福指数和快乐指数比现在高得多,幸福指数并不是你有钱就有的。
自负不是来自于跟别人比较
自信来自于心坎,而不是来自于和别人的比较,和别人比较永远不可能带来真正的自信。比较的结果不是产生虚妄的自卑感,就是产生强烈的自满感。自信是一种自我确定,肯定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够做得比较杰出,而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比别人好。
工作就是一种“自我推销”
工作首先是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老板工作。通过工作取得资源、资历和资格,再用这些积聚去争取更好的工作。工作自身也是一种乐趣,工作也是耐心的体现。就算你是“千里马”,也要给别人留下足够的时光,让“伯乐”发明你,要有足够的耐烦和坚持不懈的信心。同时,工作也是一种自我倾销,你的推销成功与否,直接波及到你的未来。
不能只愤世,而要学会解决问题
曾经很偏激,很愤世。在头破血流后发现,偏激和愤世没有带来好的结果,最后发现生活不能只看到问题,而是要供给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有些问题是因为自己的弱点产生的,就须要转变自己,有些问题是外在的,就需要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都需要坚韧和勇气,会有很多冤屈甚至辱没,但从中会产生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