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06-27 13:55
徐州市2012--2013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Ⅰ卷 (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古史记载的“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材料所述的农业耕作方式是A.千藕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2.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转化“公田”为“私田” B.实行土地兼并C.因军功而获赏赐土地 D.政府的“均田”3.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5.《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 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6.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继昌隆缫丝厂与江南制造总局共同点是A.机器生产 B.依赖外国资金 C.服务市场 D.生产不计成本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A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 B.由于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C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 D.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11.1958年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195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说:这篇社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这说明 A.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B.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D.中国紧跟苏联建设步伐 这是因为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14.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为了分到一张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才能轮到一个。这反映了上海当时实际情况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C.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A.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B.资源配置的转变C.经营机制的转变 D.流通体制的转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排名全国第一。发展 17--18 世纪殖民争霸过程中,北美、印度成为英法等争夺的焦点。原因是这些地方A. 地域十分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是潜在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前景广阔C .都比较落后,便于进行殖民征服 D.都处于东西方交通咽喉位置,交通十分便利19.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1828年,一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成为“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的国度。这些“新创造”主要是指A.机器和工厂 B.法律和制度 C.理论和学说 D.科学和发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A.资本主义工厂制度普及 B.垄断组织形成并迅速发展 C.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福利国家在欧美大量出现 .... A B C D27.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遗漏的知识点应该是A.摆脱苏联的经济制裁 B.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 D.欧洲资源的严重不足28.美国,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右图中的城市布局反映了当时坊市分开与打破交易时间限制的特点。( )32.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 界殖民霸权。( ) 33.1922年,苏俄农民瓦西里在交纳了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不远处的集市上出售,当地官员没收了他的余粮,并处以巨额罚款。( )34.下图是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示意图。它体现出美国建立世界金融霸权的企图。35.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摘编自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佰为伍,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76引《苏州府志》【材料三】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黄遵宪《番客篇》请回答:(1)材料一的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匠”与“主”之间的关系怎样?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 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3)材料三黄遵宪诗中所说的“大错”指什么?从历史的角度看,它“错”在哪里?37.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探索,我们的民族逐步走上了富强和复兴的康庄大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来。……由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工作指导上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也妨碍了党的工作中心转变的完成。……全会一致同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材料二 邓小平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比较快地先富起来,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思想解放》材料三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材料四 这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哪一年?有何历史意义?《公报》提出今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在农村中的表现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打破这种大锅饭的举措是什么?(2分)(3)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第一步的举措是什么?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扩大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是在哪一年?(3分)(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30年改革开放成功的启示。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分)。目 录●第一章 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 孟晓苏●第五章 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 李源潮●第七章 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 李克强●后记 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厉以宁2,4,6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其中第1题-第30题为单项选择题,30题,共60分;第31题-35题为判断题,5题,共10分);非选择题部分(第36题-第38题,3题,共30分)共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江苏省徐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