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05-29 11:57
读书时期的一件事我印象很深———
一次老师出了道数学困难,叫我和另一名同学上讲台解答。我很快斟酌好解答步骤,而另一名同学还在那里凝神。为了表示一下聪慧才智,我很自得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刷”,三下五除二,就摆弄好了。这个时候,那名同学还在一笔一画地写着。我很骄傲,将粉笔头一扔,大模大样地回到座位。结果是,我和那位同窗都答对了,但老师给的评语却大不雷同。她指着黑板上我写的字说:“看看,急匆忙忙,潦潦草草,随随便便,这是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吗?在能力相称的情况下,做知识实在就靠一个人的态度了……”说瞎话,我心中并不信服。我重视的是结果,而老师要的仿佛还有进程。
多年后,我去应聘一个会计职位。因为有相干工作阅历跟较高的职称,我的竞争对手们纷纭落马,剩下一个其貌不扬的家伙与我去迎接最后的口试。那个单位的会计主管招待了咱们,他拿出一堆账本,要我们统计一下某个项目标年度收支情形。固然只是“小儿科”,但我不敢懈怠,每个数字都紧紧掌握,当真在算盘上加加减减。约一个小时左右,我实现义务了。10分钟后,竞争对手也收工了。会计主管叫我们在一旁等候。而后拿着我们的“试卷”去老总办公室。
成果令我吃惊和恼火——我落聘了!为什么?会计主管答复:“你不做月末统计,而他岂但做了,还做了季度统计。”我问:“不是要年度统计吗?”主管笑道:“是啊,伤感句子,但年度统计数据应当从每月共计中得到——这不算什么会计学识,但反应了做会计的谨严态度。兴许你们才能相称,所以,我们最后要看的就是各人的立场了。”
那当前,“态度”一词在我心中生了根——同样的能力,在不同的态度下,会导致完整不同的将来。态度也许是另一种能力,有时比能力更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