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04-19 11:58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现代文阅读
二. 高考趋势展望
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等。
社科文自2001年起,已改为客观性选择题,归入第Ⅰ卷,分值及题量同科技文一样。只不过每年只考一种样式,要么社科文,要么科技文。据高考命题人谈,两者交替命题,但这个“交替”并不是绝对的你一年我一年,有时社科文会连考两年,科技文也会连续考。所以,每年的复习,社科文与科技文都要有所兼顾。这样做实际是进一步明确了考试阅读的方向: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将通过有关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来实现,考查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这种新的变化是随着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需要而确定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今后几年高考发展的方向。
高考对社科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七项:①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⑤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⑦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其中①②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B;③至⑦是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C。
总括起来,社科文的考查侧重于这样两点:
一是理解与分辨,二是抽取与推断。
本节我们专门讲解(一)理解与分辨
【典型例题讲解】
合理推断法
以2001年全国第三大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拆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 ,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 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2. 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 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3. 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 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 作得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
4.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 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 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 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讲解:
1. 着眼全文,逐个击破。
一般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大都从局部到整体设题,但有时也是从“整体--局部--整体”设题的。2001年高考现代文第Ⅰ卷阅读题,就是如此。
例1题,指出“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为铜奔马正名”是全文的标题,而第一问就涉及到题目问题,是从整体阅读出发命题的。了解这一思路后,就要逐步去解决。A项“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坛”是正名的基础,当然是原因之一。C项“‘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也是原因之一。且原文说“‘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也说明此意。D项“‘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此句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原文说“飞廉铜马”,“愚意此说更属不妥”。而实际作者正名的是“紫燕骝”或“飞燕骝”。而B项“马踏飞燕”“马超龙雀”是最初的名字,这只是介绍了一个过程,而并非“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应选B项。
要解决此题,必须纵观第一二三自然段,从整体把握,再就是结合各项说法,照应原文各个击破。
2. 看清题意,灵活作答。
例2题,实际上是考查对第三自然段的理解。题干是“找出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而实质上,其他三项,都是否定“飞廉铜马”的证据,只要找出其中三项,并与原文对应就可以了。有一项不是证据,那这一项就是答案。
结合原文看,A项是证据之一,《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可以推断,《三才图会》上的东西,不可全信。与原文对照,发现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这是否定《三才图会》的证据。B项“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也说明“飞廉”的含义并不固定,这也是否定“飞廉铜马”的证据之一。D项说“飞廉”与“铜马”是指两物,原文也这样说“至于《后汉书?董卓传 》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可见此项也是正确的,两者不可兼二为一。只有C项不是证据,原因是此项内容只是介绍了汉代的神话、画像,说明汉代的神话颇多,“飞廉”是人是神是有其时代特色的。可以说C项只是介绍了汉代的社会背景,而不是否定“飞廉铜马”的证据,应选C项。
3. 深入挖掘,去粗取精。
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往往在一个自然段中深入挖掘,然后再确定题目。这样,我们就要紧紧扣住锁定语段,仔细分辨,去粗取精。
例3题,“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选择的答案是正确的一项,而不是像上两题一样,选出错误的一项。A项错误在于“从古到今”“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原文只是举了“历朝”,并非“从古到今”;原文说“以燕喻良马”,而“奔腾如飞”原文中也有,但在列举诗文之前,是说明飞燕为何喻马的原因,而非“古今喻马之奔腾如飞”之意。B项中的“二句”只是指“紫燕跃武,赤兔越空”,而不指前句“紫燕光陆离”,从原文中自可分辨。C项错在“奔马速度快于飞燕”,原文中并没有申明奔马快于飞燕,只是想到“奔腾如飞”。只有D项是正确的,“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4. 合理推断,引申自然。
合理推断,是高考《考试说明》新加内容。这也要仔细分析原文,方可辨明是非。
推断,一定要合情合理,由原来的意思再向前推进一步。
例4题,就是一个合理推断题。A项有两个推断:一是《四库提要》比《三才图会》晚出,这是正确的说法,因为《四库提要》认为《三才图会》有虚构之病,就说明此书在《三才图会》之后。二是《四库提要》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这一点推断也是正确的,因为作者用《四库提要》的观点否定《三才图会》的观点,也说明其极具权威。B项说“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是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原文中顺次引了三人的注释,说明其准确与可靠性,不具有渊博的学识能作注释家吗?D项的推断也是正确的,“飞廉铜马”中的“飞廉”按《三才图会》上的说法是“一只鸟”,而“紫燕骝”前者指燕,都是由“鸟+马”组成的命名形式,所以是相似的。而C项则推断太绝对,不当。“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说法不恰当。原文说“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从此句看,根本无法推断“人骑马的图案不属于神话故事”的说法,且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石雕,具体展现了神话传说的形象。
推断达到“合理”“合情”“有度”“有据”,必须依据原文而进行,而不可凭空臆造。
【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 志怪与传奇
中国古代的文言短篇小说,由于受古代相当驳杂的小说观念的影响,无论从内容或形式看,范围都是十分广泛的。我们通常所称的笔记小说,内容广博,篇幅短小,形式活泼,手法自由,是其基本特色。但在文言短篇小说中作为主体和正宗的,则是志怪和传奇。志怪和传奇,既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同时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形式体制。它们之间的差别,表现在题材和形式上但又不仅仅表现在题材和形式上。志怪以写神鬼妖异之事为主要内容,传奇虽也传写奇事,甚至在某些作品中(尤其是唐代的早期传奇)也有涉及神鬼精怪的,但却以反映社会人事为主。志怪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常见的多是一二百字、二三百字,有人物(《神鬼乃是幻化的人物》),但多数缺少性格,形象也缺乏社会内涵;情节比较简单,没有充分的艺术空间来容纳丰富的场面细节描写。传奇则一般敷演为上千字或几千字的规模,情节曲折完整,人物性格鲜明,而且有较丰富的社会内涵。更重要的差别还在于:由于作者创作指导思想的不同而产生的作品性质的不同。
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与产生于同一时期的志人小说一样,都没有脱离史的性质。尽管作品所记的神鬼怪异之事本属子虚乌有,但作者却把它们当作跟社会人事一样真实存在的事情来记录,谈不上艺术加工和艺术概括。早期志怪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干宝,在他的《搜神记序》中,就特别强调志怪小说的史的性质,并明确申言《搜神记》的写作目的在“发明神道之不诬”。“不诬”就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认识,不单单反映出作者有神鬼迷信的思想,更重要的还说明了,指导作家写作的是史家的意识,而不是小说家的意识。他所追求的不是通过艺术的想像和虚构来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而是力求“使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搜神记序》)。他把志怪小说当作“信史”来写,虽然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那样去追求。尽管当今的小说史研究家们都把《搜神记》的作者干宝当作中国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家来论述,但他本人在写作的当时却是把自己当做史家来看待和要求的。在他的心目中,写作《搜神记》和撰史,同是忠实的记录,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到唐代,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传奇作者的小说家意识绝对地压倒了史家的意识,这样唐代传奇就与史分手而成为真正成熟的小说。这一点明代的胡应麟看得很清楚,他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卷三十七《二酉缀遗》下)虽然他并不肯定“幻设语”,但十分敏锐并且正确地指出了这是唐代传奇不同于以前志怪小说的显著特征。
1. 第1段说,志怪和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这“两个不同阶段”所处的朝代分别是 和 。
2. 根据第1段的内容,概括志怪与传奇在题材和形式上的差别(总共不超过70字)
(1)志怪:
(2)传奇:
3. 根据第2段的内容,解释“史家的意识”和“小说家的意识”在文中的含意。
(1)“史家的意识”是 的意识。
(2)“小说家的意识”是 的意识。
4.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主体和正宗,志怪与传奇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同时又有许多区别。
B. 志怪与传奇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性质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于作者的创作观念不同造成的。
C.《搜神记》是早期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但严格说来,它其中的作品还算不上真正成熟的小说。
D. 当今的小说史研究家们错误地把干宝当作中国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们甚至还不如明代的胡应麟对问题看得清楚。
E. 中国古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广博,形式多样,志怪与传奇是其中的两种重要形式。
(二) 米洛斯的维纳斯
㈠ 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而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㈡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那时候,维纳斯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那失去了的双臂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势,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秘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㈢ 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因为这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们是何等的精美绝伦。
㈣ 令人饶有兴趣的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部位都丧失不得。譬如说,眼睛被捅坏了,鼻子缺落了,或是乳房被拧掉了,而两条胳膊却完好无损地突然存在着,那么,这座雕保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㈤ 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在人的存在中,手,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着的东西是什么呢?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换言之,它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1. 第二段画线语句中“部分”“完整”两个词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试从第二段里找出与画线语句中的“偶然”一词在意义上相对应的一个短语。
(1)“部分”的具体含义是
(2)“完整”的具体含义是
(3)与“偶然”在意义上相对应的一个短语是 (限7字以内)
2. 第三段的末句说:“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在这里,“这一方”和“那一方”的具体所指是什么?试加以说明。
(1)“这一方”指
(2)“那一方”指
3. 试用简要文字(限30字以内)概括上面这篇短文的基本观点。
答:
4. 对文章的理解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艺术精品应具有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维纳斯失去了完好的双臂,她的整体美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B. 艺术精品能超越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唤起人们心中美好的情感,米洛斯的维纳斯就是这样。
C. 断臂的维纳斯能使人联想到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联想到生命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因而具有变幻无穷的艺术魅力。
D. 为米洛斯的维纳斯复原手臂的方案之所以倒人胃口,是因为失去双臂的维纳斯与双臂完好的维纳斯在艺术效果的高度上存在质的差别,后者远不如前者。
E. 除双手之外,维纳斯塑像的其他任何部位都是不可残缺的,因为其他部位的残缺都不可能让人产生任何想象与联想。
【试题答案】
(一)
1. 六代;唐朝
2.
(1)以写鬼怪妖异之事为主,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人物缺少性格和社会内涵。
(2)以写社会人事为主,篇幅较长,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社会内涵丰富。
3.
(1)把所写对象当作真实事情来记录
(2)通过想象和虚构对生活艺术概括
4. AD
(二)
1.
(1)维纳斯的双臂
(2)更广泛、更神妙的整体美(或:因双臂缺损而产生的艺术魅力)
(3)出乎意料地获得
2.
(1)因双臂残缺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或因双臂残缺而产生的丰富想象)
(2)维纳斯手臂完好无损的某种状态
3. 答:维纳斯双臂残缺了,反倒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了无穷的美感。
4. AE